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你是快樂主義者VS意義主義者?研究告訴你人類是怎麼選擇的

你是快樂主義者VS意義主義者?研究告訴你人類是怎麼選擇的

華人健康網 2020/04/05 15:00

在快樂與意義之間斡旋的時間,其力量並不僅止於此,除了從現在這個時間點出發的距離之外,時間的力量在特定經驗的「持續時間」中,也扮演著重要的緩衝角色。換句話說,如果經驗很短暫,那麼人們就會偏好選擇較能感受到快樂的那邊,但如果經驗可以持續很久,那人們就會選擇較有意義的那一邊。

我們的假設靈感來自於紅極一時的Ashley Madison 這個婚外情網站的廣告。Life is short. Have an affair.(人生苦短,不如外遇。)Ashley Madison 利用這個具刺激性的廣告,在短時間內招募大量已婚男女會員。究竟這個廣告有什麼特別,為什麼能夠撩起人們的慾望呢?

我們關注的地方在Life is short. 這句文案,我們在想,越是覺得人生苦短、沒有什麼時間的人,是否就越會去追求快樂的行為?我們的假設和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幾件事情不謀而合,像是夜越深,就越會聽見酒館裡傳出「人生苦短,喝吧」、「人生短暫,就要過得爽啦」的呼聲,那些找你去玩的朋友,是不是經常對你說「人生就這樣啦」?充斥娛樂與消費刺激的清潭洞,不知不覺也開始出現「YOLO 」(You Only Live Once.)的看板。根據一個演化心理學的研究,聚集在夜店渴望嘗試一夜情的人,越接近結束營業的時間,就會越降低對外表的要求,以尋求合適的對象。

我們的研究團隊做了兩種假設,一種是自覺人生苦短、變幻無常的YOLO 族,另外一種則是自覺人生有無限可能的YODO(You Only Die Once)族,並展開一連串的實驗。

在第一個研究中,我們問九十七位首爾大學學生及六十一名美國人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其中一群受試者,必須在「如果只有一天可以從事特定的活動」這個前提下,回答他們會選擇愉快的活動,還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活動,另外一群受試者則需要選擇可以從事六個月的活動。

●如果讓你選擇一個只能從事一天的活動

●如果讓你選擇可以從事六個月的活動

結果非常明確。選擇只能從事一天的活動時,無論是美國人還是韓國人,絕大多數都選擇了愉快有趣的活動,但選擇可以從事六個月的活動時,兩種活動的比例十分相似。這證明一段連續性的時間越長,越想要感受到意義的傾向就越強烈。

受到這個研究結果的鼓舞,我們接著設定更多不同長度的連續時間,為了確保這是跨文化的普遍現象,這次也同時邀請了韓國人與美國人兩個群體做對照。

我們設定的時間包括十分鐘、一小時、一天、一星期、一個月和六個月,結果卻驚人地相似。持續時間越長,人們就越會去選擇有價值、有意義的事,而非愉快有趣的事。

因為時間短暫所以偏好愉快的經驗,跟因為時間很長所以偏好有意義的經驗,這兩個結果鼓勵了我們,但沒辦法提供直接的證據,讓我們證實因為人生苦短,所以更要追求快樂的這個假設。為了更直接驗證這個假設,我們必須測量人們認為人生究竟是長是短。

此外,每個人對「愉快有趣的事」和「有意義和價值的事」定義都不同,所以我們也需要提供具體的活動給受試者選擇。舉例來說,比起籠統地說愉快有趣的事,我們改以「接吻」、「喝酒」、「賭博」來呈現,而有意義和價值的事,則用「閱讀經典作品」、「讀書學習」、「做志工」等具體的活動來呈現。我們需要測出人們平時是否經常做這些事,以及未來會有多想去做這些事。

我們也設計出前頁這個量表,請受試者在合適的地方標記,用以測量他們各自對人生長短的看法,結果和我們的假設一致。越是認為人生短暫的人,平時就越常去做「接吻」、「喝酒」等活動,但越是認為人生很長的人,就越會選擇「讀書」或「閱讀經典作品」等活動。

人們經常把快樂和意義看成是二選一的問題,但我們的研究並非使用這種二分法,而是證明隨著經驗持續時間的長短,一個人對快樂與意義的偏好會有所改變。以平均標準來看,有些人可能偏向快樂主義者,有些人偏向意義主義者,但所有的人類都是時而追求快樂,時而追求意義的。

一個人對快樂與意義的追求,是會隨著時間而改變的動態決定。這也告訴我們,我們所追求的美好生活,其內容會隨著個人所認為的生命長短而改變。如果有人說人生沒什麼了不起,不過就是吃喝玩樂的話,那他很可能認為「人生很短」;相反地,如果有人說人生寶貴,建議你多閱讀、寫作、做志工的話,那他很可能認為人生很長。

本文出自遠流出版《過得還不錯的人生:運用幸福心理學的智慧,避開不幸的陷阱,成就愉快而滿足的生活》一書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