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國一女長期腹瀉、長不高 竟是發炎性腸道疾病作怪

國一女長期腹瀉、長不高 竟是發炎性腸道疾病作怪

華人健康網 2020/03/31 10:50



慢性腹瀉或腹痛反覆難好,當心自體免疫的發炎性腸道疾病作怪!一名國一女生在小學時期就比同齡瘦小,媽媽為她進補長高也無用,平日三不五時就跑廁所,就連社交生活也受影響,直到就醫經大腸鏡檢查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腸道出了問題。

發炎性腸道疾病: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 自體免疫攻擊腸道黏膜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系副教授級主治醫師戴維震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兩種,這類患者本身免疫系統不平衡並會攻擊腸道黏膜,引起腸道潰瘍、出血,用藥如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病患免疫功能被壓低,就容易受到病毒和細菌感染。正值武漢肺炎疫情嚴峻期,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出入人多公共場所,都是一種自我防護措施。

當抗發炎藥物、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無法有效緩解腸道發炎症狀,針對嚴重或反覆發作的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建議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第一代的抗腫瘤壞死因子α製劑(Anti-TNF-α)抑制腸道的發炎時,也抑制全身的免疫功能;至於新一代的腸道選擇性生物製劑直接作用於腸道,進行腸道黏膜修復,不會降低整體免疫力,感染風險低,安全性相對高。



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如害怕服藥降低免疫力,建議與醫師討論病情,再決定後續治療方針。(照片提供/戴維震醫師)

確診疾病很重要 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才能對症下藥

戴維震醫師指出,早期很多人不曉得自己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加上診斷工具也有侷限,現在醫界與民眾對發炎性腸道疾病已愈來愈廣泛認識,唯有確診後才能依照病情症狀的嚴重度進行後續治療。

目前評估及後續監測病患腸道發炎情形,臨床上可以透過如抽血檢驗白血球、發炎指數,或是合併糞便中鈣衛蛋白的自費檢測來定期追蹤,不過最直接的方式是內視鏡檢查,大腸鏡可以看到大腸黏膜,判斷是否有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氏症;克隆氏症有時會侵犯小腸,此時必須藉助小腸鏡或膠囊內視鏡來確定診斷。

一旦確診為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在急性期應採低渣飲食,平時亦可適時補充對腸道消化有幫助的益生菌,但不建議進補或攝取營養品,應飲食均衡,避免過油、過鹹、太辣或容易引起脹氣的刺激性食物,也可補充葉酸、瘦肉、動物內臟、海鮮類或深綠色蔬菜等富含鐵質食物,改善貧血問題。



潰瘍性腸炎的電腦斷層影像。(照片提供/戴維震醫師)

腸胃炎、腸躁症分不清? 症狀反覆兩周至一個月應就醫

戴維震醫師提醒,腸胃疾病在臨床上常容易混淆,通常壓力大或飲食不正常引發的腸躁症或腸胃炎,服用腸胃藥多半就會改善,若經過兩周到一個月時間,症狀仍然反覆發作,就可考慮進一步做大腸鏡等內視鏡檢查,來確認腸道是否有慢性發炎情形。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