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水腫 病在肺脾腎

水腫 病在肺脾腎

台灣新生報 2020/02/18 00:00

生活中是否曾有過身體莫名的腫脹感,安排健檢卻找不到原因,因而不知是身體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執業中醫師周玟安昨日表示,傳統中醫認為,水腫發生原因多半是感受外邪、飲食失調、勞倦過度等,導致肺失通調、脾失轉輸、腎失開闔、膀胱氣化不利所造成,簡單來說,就是病在肺、脾、腎三個系統。

周醫師指出,水腫是指體內水分儲留,泛溢肌膚,引起眼瞼、頭面、四肢、軀幹、甚至全身浮腫的一個病症,病情嚴重者可能伴隨有胸水、腹水等。發生順序多是先在組織鬆弛部位,比如眼瞼或頭面,再發展至足踝、下肢,甚至全身。現代醫學認為,常見心、肝、腎源引起全身性水腫,或者靜脈、淋巴、發炎引起局部性水腫。

周玟安醫師指出,除了內因性水腫,外因性水腫在成因裡佔了很大一部分,外因性主要是肌無力。現代人到了一定年紀往往好食懶動,體重、脂肪伴隨年紀增加,但是少運動導致肌肉不停流失,通常常見肩、背、腰、膝、踝關節反覆性痠痛。

少運動導致大部分肌肉早已失去協調性,會讓身體重量轉移至關節,輕則痠痛,重則發炎退化,最後關節反覆疼痛失去支撐力,重量又反回壓迫肌肉與血管,造成末梢滲透壓改變以致演變成水腫。對於外因性水腫,建議局部減壓、肌力訓練,藉由穴位按摩有助減壓,肌力訓練還得靠民眾自己努力。

穴位按摩方面,敲膽經可望幫助減壓,中醫所說膽經位於下肢外側,膽經維持通暢穩定時,下肢循環就會良好不會產生阻滯等症。不過,敲膽經重要的不是穴位而是經絡,只要在膽經經過之處,出現腫脹痠痛都應該調節疏通,穴位處只是代表最常出現壅滯點或敏感點。

通脾腎經可望改善消腫,脾腎經位於大腿內側,脾經偏前、腎經偏後。下肢肌力普遍最差部位在於內側,肌肉最軟處也是血液水分儲留最多處,所以中醫常說脾主肌肉、脾統血;腎主水、主納氣,一部分觀念就是出於此處,只要脾腎經通暢發達,相對少用的肌肉群一定比較協調,這時產生腫脹比例一定相對較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