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淋巴癌患者慎防化療誘發B肝復發

淋巴癌患者慎防化療誘發B肝復發

好醫師新聞網 2019/12/10 12:01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根據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約有3,500人罹患淋巴癌,為國人癌症十大死因第九名。目前淋巴癌常見的治療方式為化學治療(含rituximab藥物),如果患者為B型肝炎帶原者(血液檢查表面抗原陽性),則需同時接受預防性抗病毒治療,避免因為B型肝炎病毒(HBV)活化而引發猛爆性肝炎或肝衰竭等併發症。

淋巴癌又稱作「沉默的癌症」,原因在於初期症狀與感冒相似,像是發燒、咳嗽等,而容易讓人輕忽。

然而,如果這些淋巴癌患者曾感染過B型肝炎但目前已非帶原者(血液檢查表面抗原陰性、anti-HBc抗體為陽性),約有10%至30%的比例,在淋巴癌的治療過程中會導致B型肝炎再次復發,嚴重者甚至會引發肝功能失代償(即肝臟失去代償功能而無法發揮作用),進而造成患者死亡。

也就是說,患者在治療淋巴癌的過程中,雖然癌細胞被抑制了,反而因為誘發B型肝炎病毒而造成肝臟病變。

值得注意的是,在台灣全民接種B型肝炎疫苗之前(1985年出生者),約一半以上成年人過去曾感染過B型肝炎。根據國際診療指引建議,這類淋巴癌患者如接受含rituximab化學治療,則應接受預防性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而非等到患者發覺肝臟功能異常才去就醫,延誤了治療時機。

由於B型肝炎在我國的盛行率相當高,大約60%的成人曾經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因此,淋巴癌與B型肝炎之間的關係相當值得關注。就目前的治療方式,這些曾經感染過B型肝炎但目前已非帶原者的淋巴癌患者,在淋巴癌的療程結束後,並不會特別注意到B型肝炎是否有復發的情形,也沒有持續的監測或治療。

為此,國衛院與臺大醫院合作團隊提出兩種改善策略,分別是「常規B型肝炎病毒量檢測」及「預防性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前者是先透過定期追蹤B型肝炎病毒量,等到B型肝炎復發再進行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後者則是在進行淋巴癌化學治療時,同時安排預防性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研究結果發現,比起「常規B型肝炎病毒量檢測」的治療策略,「預防性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策略對於短期療程的患者將能省下9,480元的醫療費用,若以每年治療1,234位患者估算,每年約減少1,200萬的支出,其中,對於短期療程的高危險族群患者,若以每年治療309位患者估算,每年約可減少300萬的支出。

鄒小蕙博士表示,定期監測B型肝炎病毒量的治療策略相對被動,如果能採取主動的預防策略,及早進行預防性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就能讓淋巴癌患者免受B型肝炎復發之苦。如此一來,不但能夠與國際趨勢接軌,也能體現「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價值,可謂雙贏策略。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