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靜坐好處多?除了宗教、中醫觀點,研究:能幫助α波釋放

靜坐好處多?除了宗教、中醫觀點,研究:能幫助α波釋放更放鬆

華人健康網 2019/10/01 15:00

佛家中的三毒稱為貪、嗔、痴。貪是指染著於色、聲、香、味、觸五慾之境而不願意捨棄的心理活動。我們生活在人世間,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與外界相接觸,產生色、聲、香、味、觸等感覺。這些感覺能引起我們的利慾之心,因此叫做五慾。對此五慾產生深深的喜愛並且產生占有之心就叫做貪。佛教認為,貪是產生一切煩惱的根本,所以將貪列為根本煩惱之一。



貪可以分為很多型,從廣義上來講,貪食、貪睡、貪得其實都是貪,很多自認為是美好的東西其實恰恰是起因於我們錯誤地追求,這些貪只要累加下去形成一種壞的習慣,都會對我們的身心造成損傷。

比如我們明明知道晚上不能吃太多或太晚進食,但還是抵抗不了美食的誘惑。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放縱自己,久而久之會因為過度暴飲暴食使身體產生不應該得的疾病,比如現在比比皆是的文明病、富貴病,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均跟貪食有莫大的關係。

嗔的產生與作用與貪正好相反。貪是對事物的喜好而產生無饜足地追求和占有的心理慾望,嗔卻是因對眾生或事物的厭惡而產生憤恨、惱怒的心理和情緒。佛教認為對違背自己心願的他人或他物生起怨恨之情,會使眾生身心產生煩惱、不安等負面情緒,不但對自身健康有極大壞處,而且對於他人或社會而言也是禍害連連。

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愚鈍之人便會發生爭鬥或導致互相殘殺,輕者危害一人一戶,重則使整個社會乃至整個國家陷入災難。最可怕是嗔毒到心者,陰險狡詐,一旦將這種心魔釋放出來,禍害的不是一代兩代人,這個在歷史上都有所表現,在此不再細說。因而《大智度論》卷十四中說,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種心病中最難治的。

痴又作無明,指心性迷暗,愚味無知。不知道在人世間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應該捨棄的,從而使人生出種種煩惱。世事紛紛擾擾,均由無名,也就是沒有智慧所引起,所以一切煩惱都因為痴而所產生。

人們在忙於生活、工作之餘,不知道怎麼能夠安定思想、降伏煩惱,甚至會進一步滑向貪得無厭、縱慾忘身的境地。這樣處處與自己過不去,神志必然渙散,氣血也會失去調和,因此往往遭受疾病的折磨,這是一件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

中國傳統醫學在講到人為什麼會得病的時候,也會分為內因、外因和不內外因。其中內因被認為是導致人生病的最關鍵因素,特別是人的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喜則氣緩,易傷心;怒則氣上,易傷肝;悲則氣消,易傷肺;思則氣結,易傷脾;恐則氣下,驚則氣亂,二者皆會傷腎。所以一個人的情緒常常變幻不定,最容易出現內臟功能失調,導致疾病的產生。

靜坐就是我們對抗貪、嗔、痴的法寶利器。若能萬緣放下,透過靜坐調身調心,不僅有助於疾病的治癒,同時也能達到強身以預防疾病的積極作用。

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這一點,人在靜坐的時候,會分泌出一些有益的荷爾蒙、和乙膽鹼,這些物質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經細胞的興奮調節到最佳狀態。相反終日鬱悶憂傷,貪嗔痴慢,就會使這些有益荷爾蒙分泌紊亂,器官功能失調,引起血壓升高,造成冠狀動脈閉塞,進而引起心臟疾病的發生。

現代研究還表明人在靜坐放鬆的狀態下,腦電波多數是α波,其震盪頻率範圍為8~14赫茲,這時人的大腦清醒而放鬆,注意力呈聚焦狀,容易集中精神,不易受外界其他事物干擾,心理狀態則是安靜、輕鬆、愉快和專注。而且在這種狀態下,人的身心能量耗費最少,相對而言腦部所獲得的能量較多,腦的活動就會順暢,人會變得直覺敏和銳和富有靈感,更容易感受快樂。由此可知,靜坐對人的身心有百益而無一害。

人在靜坐時,「致虛極,守靜篤」,可以有效地摒棄使人增添無數煩惱的七情六慾,平衡紛亂的心態,使頭腦極度清醒,生發出諸多潛在的聰明智慧,這就是所謂「定能生慧」。曾子在《大學》中指出:「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所以我們周圍的知識分子或者是一些需要創造性思維活動的人們,經過靜坐的練習往往會產生不可思議的智慧。

中國文壇巨匠郭沫若活了87歲,這與他一生中常習靜坐是分不開的。他曾意味深長地這樣講過:「靜坐於修養上是真有功效,我很贊成朋友們靜坐。我們是以靜坐為手段,不以靜坐為目的,是與進取主義不相違背的。」

本文出自世茂出版《少林中醫教你養正念,學靜坐:專注當下,和內心對話的自我療癒訓練》一書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