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發炎性腸道疾病 15年增加26倍

發炎性腸道疾病 15年增加26倍

好醫師新聞網 2019/01/15 15:11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腸道疾病中,除大腸癌令人聞之色變外,還有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從年輕就會如影隨形的跟著病人一輩子。發作時除了惱人的腹痛、血便外,更會讓人狂跑廁所。若無及早診斷控制,生活大受影響外,長期累積下來的腸道傷害更會造成不可逆的併發症。由於飲食西化和衛生環境改善,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發生率在近期是節節上升,也越被重視。依健保局資料統計,1998年到2013年短短15年,病人數足足增加了26倍。

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醫師王宿鴻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顧名思義,主要是身體在腸道有不正常發炎反應,造成慢性腹痛、血便和其他腸胃道外的症狀等。致病原因目前並不非常清楚,據推測與自體免疫系統、基因、飲食、環境、和腸道菌叢均有相關。是一種慢性疾病,不好根治,病人常在一生中症狀會反覆發作和緩解。

王宿鴻說,像學生或上班族這類的好發族群,若有以下的症狀和警訊,一定要儘早就醫,以排除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可能性:1.慢性腹痛超過兩個月以上,有時候甚至半夜痛醒;2.慢性腹瀉、血便超過兩個月以上;3. 一天要跑好幾次廁所,蹲在馬桶上明明有便意但卻排沒多少;4.沒有刻意要減肥,體重卻越來越輕;5.食慾差,易疲倦,生活越來越無精打采;6. 不明原因的貧血,發燒。

若沒有治療控制腸道的發炎反應,經年累月下來會造成嚴重的併發症如腸道狹窄、腸阻塞、腸穿孔、營養不良、感染、癑瘍等,日後大腸癌風險也比一般人高許多。這些併發症不僅對醫生來說是很棘手的問題,對病人來說更是常需要反覆住院甚至開刀,對於生活品質影響相當巨大。

發炎性腸道疾病目前可分為潰瘍性大腸炎和克隆氏症,其分法是依病灶分布的位置、發炎的深度和內視鏡下的影像表現等。其一般好發於20-45歲之間的青壯年人口,老年人僅佔少部分比例,病人男女比約為六比四,而潰瘍性大腸炎比克隆氏症來的常見。

王宿鴻指出,在過去由於發生率不高,易造成對於此疾病的忽略和誤判,但近年來盛行率和發生率逐年增加,再加上影像和內視鏡技術的進步,醫生可針對病人做出即時的診斷和治療,以便早期控制病人的發炎反應。

在治療上醫師會針對病人的嚴重度給予不同程度的治療,輕微的給予抗發炎藥物和飲食控制,但嚴重的甚至需要到給予免疫抑制劑如類固醇、生物製劑等。這種疾病通常與病人終生為伍,治療目標就是降低發炎反應、改善生活品質、避免併發症產生,讓疾病控制在不活化的緩解階段。

王宿鴻醫師強調,發炎性腸道疾病在西方國家是常見的疾病,但目前台灣發生率也快速上升。這種疾病好發於生活忙碌而常忽略自身健康狀況的青壯年人口,初期症狀不易與常見的急性腸胃炎、腸躁症等做鑑別診斷,因而從症狀一開始到確認診斷常是需要一段時間。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