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5月嬰腸套疊 灌腸復位

5月嬰腸套疊 灌腸復位

台灣新生報 2018/12/18 00:00

一位五個月大男童因嘔吐和全身冒冷汗來頭份市為恭醫院急診看診,恰巧由兒科主任李浩遠醫師值班急診當下予以點滴治療,後解一次血便,立刻做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有一段似靶子之圖形,立即診斷為「腸套疊」,會診兒童腸胃科林俊松醫師在為恭醫院兒童病房以溫暖的生理食鹽水做灌腸復位術,將水由肛門灌入,利用壓力將腸子推回原位,成功將套住的腸子復位成功,之後病童恢復正常活力與食慾。

「腸套疊」就是近端的腸子套入遠端的腸子內,因而造成腸子的阻塞。80%至90%的腸套疊為迴腸-結腸型,盲腸-結腸型約佔15%,其餘較少見為小腸和小腸型的腸套疊。腸套疊好發於三個月大至六歲之幼兒,大部分都發生在一歲以下的嬰兒,尤以五到九個月最多;男性約為女性的一點五到四倍;春、冬兩季發生的機會較多。腸套疊症狀以嘔吐最常見佔83%,其次是血便75%,而腹痛、哭鬧或煩躁不安73%,腹痛腫塊佔50%。病童每隔五到三十分鐘會間歇性哭鬧復而安靜,繼而發生嘔吐和血便,是腸套疊最典型的特徵。如果沒有治療,病童的體力會越來越虛弱因而哭鬧聲就會愈來愈小聲,對外界的刺激反應也會愈來愈少,出現休克的症狀;繼續惡化成腹膜炎,哭鬧聲會轉為呻吟聲,一開始的嘔吐也會因腸子卡住而轉為吐綠色膽汁,呼吸開始變淺變喘、活力下降並併發發燒。而除了哭鬧,病童還會解出類似草莓果醬的血便(糞便中混雜鮮血及黏液),肚子也會因腸子套疊而凸起腫塊,多在右上腹摸到,且在腹痛時更加明顯。

小兒科主任李浩遠醫師表示,在高達九成患者都沒有明確病因的情況下,腸套疊是無法預防的,惟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將傷害降到最低。目前診斷腸套疊的儀器主要是超音波,準確度達98%以上,因此若超音波診斷為腸套疊,病童只要在二十四小時內治療就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反之,若沒有接受超音波診斷、持續置之不理,一旦腸子破裂引發腹膜炎,死亡機率則大增。因此腸套疊的嚴重程度與發現時間早晚有密切關聯。

為恭紀念醫院兒童腸胃科林俊松醫師表示,治療是將套結的腸子復位,在治療方面可以分為內科療法(鋇劑、空氣或食鹽水灌腸)及外科療法。腸套疊復位有3種方式,分別是從肛門處灌壓空氣、生理食鹽水或水溶性顯影劑,讓治療的媒介通過大腸把套入的小腸往前推。如果腸套疊的症狀發生在四十八小時以內,可以先嚐試鋇劑或生理食鹽水灌腸,約七十至90%病例可以灌通。但若腸子套住已經超過四十八小時,使用鋇劑或生理食鹽水灌腸,成功灌通的機會約50%。使用鋇劑或生理食鹽水灌腸,約零點五至2.5%的機率會腸子穿孔。一旦小朋友已經出現休克、腹膜炎及腸子穿孔等症狀或使用鋇劑或生理食鹽水灌腸失敗,就必須立刻請小兒外科醫師介入進行手術治療,觀察是否有未發現的病灶。由於腸套疊有可能在三天內復發(復發機率約為10%),手術後一般會住院觀察七十二小時,確定腸道完全復位後才會出院。手術時會視腸子套住之鬆緊程度和腸壁發炎的情況,如果腸子已有壞疽的現象,就必須切除腸子。

林醫師指出為恭醫院對於腸套疊復位是採用食鹽水灌腸,相對於有顯影劑的鋇劑、空氣灌腸,食鹽水灌腸沒有顯影劑曝露的缺點,安全而有效。嬰幼兒有哭鬧、嘔吐或是倦怠應立即找有經驗的醫療院所就醫,例如為恭醫院兒童急診均是由行醫十年以上兒科專科醫師看診,可以做最迅速正確的診斷與治療,就是最好的選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