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家暴】不是沒受傷就沒事 目擊父母暴力行為對孩子也有

不是沒受傷就沒事 目擊父母暴力行為對孩子也有影響

華人健康網 2018/06/09 15:30

C小朋友的母親在懷孕期間就開始遭受先生的家暴。C小朋友出生後,先生也持續在C小朋友面前出現怒罵或責難母親的行為。

在成長的過程中,C小朋友如果遇到不符合自己期望的事情,就會用像先生一樣強烈的口氣發火。由於生氣時的表情以及語氣幾乎跟先生如出一轍,使這名母親產生危機感而前來求診:「她會讓我想起先生叫罵的聲音。這樣下去,我恐怕也會開始怨恨女兒,而做出一些不好的事」。

C小朋友白天會失禁,晚上也會頻繁地清醒,還會有一邊說「好可怕」一邊哭醒等症狀。事實上,C小朋友的母親本身年幼時即有多次遭受父親嚴重體罰的經驗,對於現在這種必須再度回想當時恐懼的生活,實在難以忍受。

即使離開父親,也會想起的痛苦記憶

如同在第二章中所介紹的,語言暴力型的家暴會對孩子的發展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即使家暴的對象不是自己,但是卻會因為目擊現場狀況而分泌壓力荷爾蒙、阻礙腦神經發育。為了進行心理照護,必須盡快將當事人從不當管教的環境中移出,安置於一個可以安心生活的環境。

C小朋友會定期與母親一起前往醫院看診。在醫療方面,對C小朋友持續使用玩具進行心理治療,對母親則是開始進行EMDR等心理創傷治療。結果,C小朋友的症狀慢慢一點點地改善了,後來已經不會在半夜因為害怕而哭泣,也比較不會有情緒劇烈起伏的情形。

目前C小朋的父母分居,正在進行離婚協議。夫妻分開生活,從結果來看雖然可以解決家暴問題,卻無法完全去除阻礙C小朋友發展的不安要素。

即使已經和有家暴行為的父親分開生活,依然會因為目擊的記憶而引發「創傷經驗重現(flashback)」,所以重點是必須耐心讓C小朋友理解自己已經安全了,並且得到溫柔地照顧,讓她覺得生活有安全感。

有些人會問像這種夫妻間的家暴問題,只要父母離婚就不會再有家暴,因此還可以讓孩子與施暴者同住、見面嗎?這樣的處理方式有點操之過急。會對配偶施暴的人,通常也有很強烈的傾向會對孩子進行不當管教,施暴對象從配偶移轉到孩子身上的可能性相當高。

即使沒有對孩子進行不當管教,與施暴者生活或見面本身就可能會對孩子造成新的壓力。這樣一來,容易引起先前所述的「創傷經驗重現」情形,結果會再度讓孩子的身體、心理都產生不安,進而阻礙大腦發育,不容忽視。

此外,與施暴者見面時,受害者往往會出現精神不穩定的情形,這方面也會有影響孩子的風險,必須特別注意。

父母也需要協助

嬰幼兒時期是大腦成長最顯著的時期,因此在這段時期持續遭受不當管教,除了會帶給大腦更嚴重的傷害,後續更是長期威脅著受害者的生活。雖然很幸運的,目前C小朋友的情況還未陷入重症,但仍是需要耗費時間、進行長期的治療與支援。

此外,在以父母為對象的照護方面,目前會將這種不當管教家庭的訊息,分發至社會福利相關機構或縣市鎮諮詢中心等單位,各單位一起合作進行「養育者協助」是非常重要的。

雖然狀況不一定是如此,但是父母本身也可能也是曾在不適當養育環境中努力掙扎才得以生存下來的受害者。

環繞在側的協助者(單位)對於這樣的父母,必須先深入理解其從「曾經是孩子的過去」到「成為父母的現在」之間的過程。也就是說,需要了解父母從受害者不得已變成施暴者的過程以及目前的內心狀況。

改善父母的狀況,並且視必要情形給予心理治療等的「養育者協助」,從結果看來也與孩子健康成長、發育有關。

本文出自世茂出版《你受的傷,大腦都知道》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