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693785
- 帖子
- 260
- 精華
- 2
- 積分
- 1870
- 活力
- 1870
- 閱讀權限
- 20
- 在線時間
- 3733 小時
- 註冊時間
- 2022-11-8
- 最後登錄
- 2025-8-28
|
40#
發表於 2025-8-27 20:37
| 只看該作者
第三十八章 美英聯手實施火炬計劃,北非戰役大捷扭轉戰局
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到關鍵時刻,同盟國提出了開闢第二戰場的問題。
早在1941年7月18日,斯大林就提出開闢第二戰場,他致電英國首相丘吉爾,要求英國儘快在北極地帶或法國北部沿海開闢第二戰場。
羅斯福總統也積極倡導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他清楚,希特勒十分害怕第二戰場,而第二戰場必將大大縮短戰爭進程並減少犧牲。4月份地特派了總統顧問哈里。霍普金斯和陸軍總參謀長喬治。馬歇爾將軍前往倫敦同英方商討。他們帶去了一個內容詳盡的備忘錄。這個名叫《西歐作戰計劃》的備忘錄,是由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擬訂並經羅斯福批准、代號為“大錘”的作戰計劃。
但英國人對此並不熱情,丘吉爾更是極力迴避。他曾私下說過:“當1939年、1940年英國西線危機時,蘇聯人都幹了些什麼?他們正同柏林打得火熱。如今他們受到點威脅,就一再催促我們開闢策二戰場。再說,我們自保尚且困難,哪有力量去實施正面進攻。”
不過,丘吉爾也明白,不給蘇聯以一定的援助是不行的。一旦蘇聯被打敗,希特勒就可騰出手來,再次揮戈西進,直搗英倫三島,大英帝國就不復存在了。
按照丘吉爾的意圖,英國應當主要在外圍作戰,先削弱德軍的力量,再在西歐登陸。他把目標對準了北非。因為在北非的軸心國,力量較為薄弱,便於取勝,另外,北非是英國的勢力範圍,與英國有著直接的利害關係。進攻北非,既可拖延開闢第二戰場的時間,保存自身的力量,又能將手伸到垂涎已久的北非領土,何樂而不為?用丘吉爾的話說,就是“將我們的右爪伸向法屬北非,將我們的左爪伸向挪威北角,只要再等一年,就不致冒險在拉基什海峽對岸的德國築壘陣地上碰斷我們的牙齒”。基於以上目的,他隨後出台了進攻北非的“體操家‘計劃。
為了說服羅斯福放棄“大錘”計劃轉而支持他的“體操家”計劃,丘吉爾往來於歐美之間,展開了穿梭外交。
1942年6月9日黃昏,蘇格蘭斯特拉爾湖上,一架波音水上飛機發出轟鳴,打破了寧靜。飛機滑過湖面,升入了夜空。
機艙裡,丘吉爾首相正坐在皮質沙發上,一邊喝著白蘭地,一邊與大英帝國總參謀長布魯克聊天。他們此次赴美的目的就是說服羅斯福總統同意在北非登陸的“體操家”計劃。
經過20多個小時的飛行,丘吉爾終於抵達了景色迷人的華盛頓。
美國陸軍總參謀長馬歇爾將軍,英國駐美代表迪爾元帥以及其他官員已恭候多時。他們互相問候後,就立即驅車至英國大使館下榻。
白宮三樓橢圓形辦公室裡,正在舉行會議。英國參加會議的有丘吉爾、布魯克,美國方面有羅斯福、馬歇爾、霍金斯、史汀生與金上將。
會議開始後,雙方開始認真審查‘大錘“和”體操家“計劃。
美軍陸軍部部長史訂生在會上首先發言,他以充分的論據闡述了1942年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的重要性。最後他說道:“完全有根據地說,希特勒唯一害怕的就是第二戰場。這一戰場的開闢,便是在戰爭中支持俄國軍隊和徹底消滅希特勒的最好保證。”
丘吉爾聽完史江生的發言後,立刻接過話題說道:“我認為盟軍以6個或8個師的兵力於1942年9月份在法國登陸會帶來一場災難,因為這一小部分兵力無法面對強大的德國西線部隊,對俄國也無多大的幫助。只有‘體操家’才有成功的希望。”
美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將軍和海軍司令金上將在丘吉爾發言完後,也先後發言。金堅決反對在1942年實施“體操家”計劃。
他認為,這一戰役將會使美國海軍離開太平洋。馬歇爾也說,如果現在不全力以赴地作好在歐洲大陸實施大規模登陸的準備工作,那麼這一戰役就不可能在1943年實現。他說:“如果我們現在改變我們的計劃而開闢新的戰場,那我們將會一事無成。”他認為,唯一正確的決策就是在歐洲集中力量和儘量減少向其他戰場調派兵力,只有“大錘”計劃才是盟軍1942年最好的選擇。
面對美國人的竭力反對,丘吉爾極力為“體操家”計劃辯護。他說:“英國在北非一再失利,目前力量薄弱,很難實施‘大錘’計劃,只有在北非才有力量對德國實施打擊。”
正當丘吉爾與美國的將軍們就實施“體操家”計劃進行激烈的辯論時,一位副官送來了一張字條,報告了英軍在利比亞3.5萬守備部隊戰敗的情況,上面寫道:“首相,託卜魯克失守,克洛普將軍已率守軍投降。奧金萊克。”
此時,丘吉爾臉色灰白,將手中的電報默默地遞給羅斯福。
羅斯福看完電報後,慢慢地轉過頭來,問道:“首相,我們美國能為你做點什麼?”
丘吉爾沉默了片刻後回答道:“我們需要坦克。”
“馬歇爾將軍,這種裝備歸你調撥,請設法立即往埃及運送一批坦克,支援英軍。“羅斯福以命令的口吻說。
“總統閣下,閒置的裝備已沒有了,只有從作戰部隊中才能抽調。”馬歇爾回答說。
“那就把巴頓少將第2裝甲師的坦克抽出來,用快速貨船繞過好望角送到埃及。”羅斯福果斷地說。
馬歇爾心中極不情願把急需的裝備送給英國人,但看到總統態度堅決,也就只好表示同意。
這時,整個會議的議題開始轉向北非。丘吉爾藉此機會又重複他的“體操家”計劃實施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諸位已經看到了,北非的局勢已經非常危急。如果隆美爾攻下開羅,並由此挺進中東,再北上圍攻俄國,俄國是無法抵擋的。我們只有首先穩住北非,將地中海南岸鞏固之後,才能夠實施‘大錘’計劃,在法國登陸,攻打德軍心臟。”
羅斯福總統接著說:“北非局勢危急,我們不應忽視,應採取措施。”
由於首相與總統都對北非發表了意見,反對“體操家”計劃的人雖然心裡不服,嘴上也就不再說三道四了。
第二天,雙方把討論的重點放在了“體操家”計劃上。因為這是有關盟軍戰略指導方向的大事,故會上未最後拍板敲定。
6月27日,丘吉爾首相告別了羅斯福總統,乘水上飛機返回了英國。
送走了丘吉爾,羅斯福立即乘專機回到了自己的莊園別墅海德公園。戰爭開始後,羅斯福絕大多數時間是待在此處指揮戰爭。白宮則成了他偶爾光顧的地方。羅斯福沒有多少興致觀賞莊園內的秀麗景色,他仍然在對是先實施“大錘”計劃還是先實施“體操家”計劃的問題進行權衡和抉擇。
此時的羅斯福,很想再聽聽馬歇爾的意見。於是他把馬歇爾清到了海德公園。
馬歇爾毫不思考地說:“總統閣下,我們要儘早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目的,是為了以最快的速度打敗法西斯,減少傷亡。因此,應該選擇最有意義和影響的計劃,只有‘大錘’計劃才能給德軍以最有力的打擊,揚我國威、軍威,達到我們預期的目的。”
“假如我們不實施‘體操家’計劃,德軍就有可能突破阿拉曼防線,佔領尼羅河流域,繼而挺進中東,從南翼威脅俄國。”
羅斯福說。
“不會的,”馬歇爾搖了搖頭,“總統閣下,隆美爾雖然在託卜魯克重創了英軍,但他到了阿拉曼之後,由於需要增援兵力,物資供應跟不上,也就無力向前推進了。目前,英軍在地中海的封鎖又重新活躍起來,隆美爾的增援更加困難。再說,即使尼羅河三角洲落入德軍之手,英軍的地中海艦隊也能封鎖住尼羅河和蘇伊士運河,德軍仍然無法通過中東,從南翼攻打俄國。”
“萬一我們在北非的處境進一步惡化,土耳其就有可能倒向軸心國、”羅斯福有些擔心地說。
“只要我們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狠狠打擊希特勒,土耳其就不敢站到軸心國一邊。”馬歇爾滿有把握地說。
“丘吉爾首相最近處境不妙,7月1日下院還舉行了對政府不信任案的討論,儘管結局對丘吉爾沒有影響,但他已經不起任何打擊了。只有某種輕易而有效的勝利,才能提高英軍的士氣,挽回他作為首相的地位。因此,丘吉爾首相的‘體操家’計劃應值得考慮。”羅斯福總統認真地說道。
羅斯福心裡明白,丘吉爾在“體操家”計劃上態度十分堅決,毫不讓步。美軍要撇開英軍的支援,單獨在歐洲大陸登陸作戰,困難巨大,取勝希望甚小。要想在1942年採取軍事行動必須有英國的合作才行。而想放棄1942年的軍事行動,待到1943年才開始大規模的作戰,這是羅斯福所不願做的。如果美國軍隊還沒有對德國採取積極的軍事行動,那麼他的黨在國內的地位將會產生嚴重動搖。
馬歇爾從總統的話中聽出他已對丘吉爾的“體操家”計劃開始感興趣,便轉而用緩和的口氣問道:“總統閣下,我是否去一趟英國,再同首相交換一下意見呢?”
“很好。馬歇爾將軍,我打算讓金海軍上將,還有霍普金斯與你一同去。無論如何,我們一定要在1942年同德軍開火。”
7月17日,馬歇爾一行乘坐水上飛機飛往英國。臨行時,羅斯福總統讓馬歇爾消了一封信給丘吉爾,信中寫道:“首相閣下,思之再三,我覺得你們應慎重考慮盟軍下一步的行動。要認真研究‘大錘’計劃的可能性。這一作戰行動無疑是對蘇聯的支持,且很可能成為今年拯救蘇聯的轉折點。‘大錘’計劃太重要了,以致有一切理由要求我們完成它。不管蘇聯的崩潰是否已經迫在眉睫,我認為都應進行這項工作,力爭使它付諸實施。
“當然,我對閣下所提出的‘體操家’計劃也進行了認真的思考,並深刻理解你所面臨的一切。此次派馬歇爾將軍赴英,就是要尋找一個我們都能接受、並樂意執行的計劃。……”
7月18日上午10時左右,馬歇爾等人的水上飛機在蘇格蘭的斯特拉爾湖降落,然後換乘丘吉爾派來的專列直駛倫敦。
7月20日,唐寧街10號的小會議廳里正在進行激烈的辯論。馬歇爾將軍將已修改過的“大錘”計劃向與會者做了介紹。
按照這項計劃,盟軍將在西南更廣闊的戰線上渡過英吉利海峽,而不是在加萊海峽作戰,同時美國將更快地派遣更多的部隊抵達英倫三島。
馬歇爾話音剛落,英軍總參謀長布魯克就立即提出反對意見。他說,目前盟軍在西線登陸意義不大,進攻規模太小了,根本不可能把德軍從東線吸引過來,弄不好這些部隊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布魯克說完後,蒙巴頓也對“大錘”計劃進行了評述,他專挑“大錘”計劃的毛病,把“大錘”計劃說成是一場兒童遊戲,一無是處。與會的英國其他將領也對“大錘”計劃輪番反駁。
金上將坐在邊上慢慢地品嚐著咖啡,一聲不吭地傾聽著英國將領們的發言。霍普金斯則更讓馬歇爾失望,這位總統的高級顧問竟然也贊同起“體操家”計劃來了。
辯論整整進行了三天。單打獨鬥的馬歇爾終於敗下陣來。
7月22日夜裡,英國戰時內閣一致否決了“大錘”計劃。
這一否決,具有法律效力,等於將其徹底遺棄。
既然“大錘”計劃已遭否決,“體操家”計劃自然就成了眾人關注的目標。英國內閣成員一致認為,“體操家”計劃是1942年唯一可行的作戰方案。
為了增加吸引力,丘吉爾將“體操家”計劃改名為“火炬”計劃,意指在“沙漠之狐”隆美爾的尾巴上點燃一把火。
馬歇爾獲悉英國內閣討論的結果後,立即給羅斯福總統發去一封電報,羅斯福當即覆電馬歇爾:“將軍閣下,悉知詳情。我們的目標是1942年同德國人交火,不必計較在何處加入戰鬥。既然‘大錘’計劃不行,那就應考慮首相的‘火炬’計劃。”
丘吉爾的努力如願以償。但他十分清楚,沒有美國人的鼎力相助,英軍在北非的進攻寸步難行。作為回報,他建議由一名美國將軍負責指揮“火炬”行動。
倫敦“帝國大飯店”的一間豪華客房內,馬歇爾將軍憑窗而立,觀賞著倫敦街頭的夜景,以排除內心的鬱悶。
突然,門鈴響了,馬歇爾走過去打開門,來人是布魯克。
布魯克在沙發上坐下來後,微笑著說:“首相讓我來同你談一談我們的想法。”
“請講!”馬歇爾回答道。
“首相建議由艾森豪威爾將軍來指揮‘火炬’行動。”
當馬歇爾聽到布魯克這句話後,心中的不快隨之消失。關於由誰指揮美英聯軍的問題,一直是馬歇爾的一塊心病。當初,他差艾森豪威爾來英國,就是為了在未來領導美英盟軍。改為北非行動後,他最擔心的是聯合部隊司令的職務由英國人擔任。此刻他連忙回答說:“多謝你們對艾克的信任,我想他一定會完成得很好。”
待在倫敦無事可做的文森豪威爾,得知英國戰時內閣否決了“大錘”計劃後,內心也十分痛苦。他認為,與其遷就英國人發動一場毫無意義的聯合攻勢,還不如不聯合,單憑美軍自己選擇一個地方好好地幹一場。但當馬歇爾打來電話,告訴他丘吉爾主動提議由他擔任盟軍總司令、負責籌劃和指揮“火炬”行動時,他沮喪的心情受到極大的安慰。
艾森豪威爾自從擔任“火炬”行動總指揮一職後,一直處於緊張而繁忙的準備工作中。他首先組建了領導班子,提議馬克。
克拉克將軍為副司令,負責擬定計劃;原陸軍參謀部秘書沃爾特對b德爾。史密斯擔任了參謀長一職。
美英雙方把“火炬”計劃的登陸地點選在“法屬北非”,它包括法屬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
法國投降後,維希政府在“法屬北非”約有20萬軍隊,500架飛機。此外,在法國的土倫和“法屬北非”各港口還有4艘戰列艦,12艘巡洋艦,約物艘驅逐艦,20餘艘潛艇和其他艦艇。
對於登陸選擇,美軍統帥部認為:其一,可以把北非作為大規模參戰的試驗場。美軍雖裝備精良,但缺乏實戰經驗。北非法軍戰鬥力不強,他們中間不少人存在著強烈的反德意識,如果工作做得好,或許不會遇到強烈抵抗。美軍從這次行動中既可以獲得預期的戰果,又可獲得實戰經驗,為下一步更大規模的戰役做好準備。其二,容易在軍事上實施突然性,對利比亞的德意軍隊形成迂迴態勢,為爾後在北非發動攻勢建立可靠的基地。其三,可爭取駐北非的法軍參加同盟國對法西斯的戰爭,擴大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實力。其四,盟軍在這裡登陸後,就可由西向東對德意發動進攻,配合蒙哥馬利的第8集團軍,夾擊隆美爾,徹底殲滅北非的德意軍隊,控制地中海,進而鞏固中東。
登陸的大方向確定後,在選擇具體登陸地點一事上,英美雙方又產生了意見分歧。
早在1942年7月,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就在倫敦召開會議,討論作戰方案。英方主張在地中海內的非洲北海岸登陸,並把突尼斯的波尼、阿爾及利亞的阿爾及爾和奧蘭作為登陸點。
他們認為,這樣能迅速向突尼斯推進。否則的話,如果突尼斯被軸心國佔領,就會使“火炬”計劃受挫。而美國三軍參謀長卻堅持6月間修訂的“體操家”計劃所規定的目標,在摩洛哥海岸的卡薩布蘭卡地區登陸。美方的主張主要基於兩點考慮:第一,卡薩布蘭卡是通往奧蘭、阿爾及爾並直達突尼斯鐵路線的終點,這條鐵路雖陳舊不堪,運輸量有限,但一旦德軍截斷了直布羅陀海峽運輸線,它將會成為盟軍的又一生命線,既能保障戰爭補給,又能保留一條暢通的退路。第二,卡薩布蘭卡登陸將會穩定摩洛哥部落民族的情緒,防止貝當政府利用他們反對盟軍,也能防止西班牙以此為藉口參戰。
經過反覆協商,雙方對把卡薩布蘭卡作為登陸點達成共識。
但是在別處登陸點的選擇中,美英將領爭論很難解難分。
英國海軍堅持要在波尼附近的菲利普維爾登陸;美國則堅持把整個“火炬”行動限制在卡薩布蘭卡和奧蘭兩處。
丘吉爾認為,無論如何不能取消阿爾及爾,因為阿爾及爾是阿爾及利亞的首府,那裡的法國軍隊大多親盟國,而且高突尼斯很近。他致電羅斯福總統,說服了他。
最後,卡薩布蘭卡、奧蘭、阿爾及爾被劃上了巨大的紅圈。
具體的登陸地點確定後,由誰打頭陣也成了難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駐北非的法國統治者屈服於希特勒的淫威,成為希特勒的爪牙。1940年7月,英國人摧毀了大部分法國艦隊,引起法國人的反英心理。1942年5月初,英國人又把法屬馬達加斯加島據為己有,更加深了法國人對英國人的反感。在英法積怨很深的情況下,如果由英國人打頭陣進攻北非,必然遭到法國人的殊死抵抗。究竟如何是好?
幾天後,羅斯福總統發來了電報,提出了一個新建議:這次登陸應該搞成完全是由美國人實施的。所有的先頭部隊是美軍,英軍安排在後面。對此,丘吉爾深表贊同。
9月20日,盟軍將領確定了兵力部署,參加“火炬”作戰的美英軍隊共有13個師,650艘軍艦和運輸船。首批登陸的部隊為7個師,其中在卡薩布蘭卡投入8萬人,在奧蘭投入4.5萬人,在阿爾及爾投入1萬人。還有數個空降營將參加這次行動,其任務是佔領敵方防禦縱深的機場和要地。這次登陸將使用1700架飛機作為空中掩護,其中絕大部分的飛機都停放在直布羅陀要塞。
根據作戰計劃,進攻奧蘭和阿爾及爾的兩支部隊分別由勞埃德。R.弗雷登德爾少將和查爾斯。賴德少將指揮,從英國出發。
進攻卡薩布蘭卡的特遣隊直接從美國本土登船,由小喬治。S.巴頓少將指揮。
登陸時間定在11月8日。
登陸時間一天天迫近,美國駐阿爾及爾總領事館蒐集北非法軍的情報工作也在加緊進行。使館的電報房裡,總領事羅伯特。
D.墨菲正神色嚴肅地口述著發電內容:“總統閣下,遵照指示,聯絡工作頗有成效,駐摩洛哥法軍司令態度堅決,他指揮的部隊將會全力抵抗,但卡薩布蘭卡的法國師師長貝圖阿爾真誠地表承願意合作。他決定,盟軍一登陸,他就設法把諾蓋抓起來,指揮屬下同美軍協同作戰。
“在阿爾及爾,我已聯絡了一些對軸心國持敵視態度的法國軍官,他們請求派遣一個軍官組,於10月對日晚在北非海岸舍爾舍勒以西約15英里的麥塞爾蒙附近一幢別墅裡同他們會晤。
請派一位高級軍官統領這次行動,以便隨時作出決定。“戰爭爆發前,墨菲曾在美國駐巴黎大使館工作。法國投降後,他擔任了美國駐法國維希政權的大使館臨時代辦。兩個月後,他被召回華盛頓,作為羅斯福派出的“私人代表”,直接對總統負責。他隨後轉赴北非任職,擔任了美國駐阿爾及爾總領事一職。他有許多法國朋友,可以說是盟國中最適於同法國人打交道的人。
盟軍決定實施“火炬”計劃後,唯一擔心的就是法國人的態度。一旦法國人對美國人的登陸進行頑強抵抗,盟軍將付出極大的代價。因此,羅斯福總統特意把墨菲召回國內,向他佈置了重任:聯絡法軍高級將領,配合盟軍登陸。
墨菲回到北非後,開始了廣泛活動,聯絡了一批軍官,並且不斷地向國內提供有關北非情況的報告。從他那裡,盟軍掌握了許多第一手材料。
倫敦,格羅斯爾廣場盟軍總司令部裡,艾森豪威爾將軍手裡拿著墨菲的電報在認真地思考著。
派高級軍官秘密去北非會晤危險極大,一旦被德國人發現,“火炬”計劃就會化成泡影。如果不去,就無法與法國人取得密切聯繫,登陸行動中極有可能會遇到強烈抵抗。
讓誰擔任這項重任呢?
他想到了克拉克將軍。
克拉克將軍是他的助手,年富力強,精明機智,身體健壯,目前是盟軍的副總司令,有權當即作出決定。
克拉克領受任務後選定了4名軍官作為自己的助手一同赴北非執行這項特殊任務。他們是:萊特上校,神槍手;霍爾姆斯上校,懂法文,並熟悉阿爾及利亞;海運專家漢勃倫上校和參與制定作戰計劃的蘭姆捏查准將。
10月19日早晨,他們乘坐“飛行堡壘”式轟炸機,從倫敦直飛位於直布羅陀的波爾布魯克海軍基地。事先得到指令的海軍基地司令福克斯已為他們準備好了一艘潛艇和4條小木船。福克斯聽了這個計劃的梗概後,擔心地說:“這太危險了,我們能夠把你們送上岸,那裡並不會有什麼麻煩。但是這些部像一葉輕舟,遇到風浪,你們就無法駕馭了。”克拉克點了點頭,但又嚴肅地說:“這個冒險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也是值得的。”隨後,克拉克將軍和部下以及3名英國突擊隊的軍官在艇長朱厄爾海軍少校的率領下,登上了“六翼天使”號潛艇。
潛艇在水面上航行了一段時間,以每小時10-12海里的速度朝阿爾及爾以西約60英里的一所海濱別墅駛去。
20日,潛艇下潛,此時,潛艇已沿著非洲海岸航行。ZI日凌晨,潛艇駛近了海濱,但來不及在天明前把克拉克一行送上岸,因而只好再次下潛,以待傍晚的來臨。在岸上等待的法方人員既迷惑又失望,就回去了。
黑夜終於降臨,潛艇浮出了水面。艇上的人在等待著信號燈的出現,幾個小時過去了,別墅裡仍是漆黑一團。
克拉克心急如焚,按照計劃,巴頓的“西部特遣隊”已經在美國登船,如果這次會晤失敗,那後果是十分嚴重的。11時10分,別墅窗內終於點亮了一盞燈,背後掛出了一條白床單。
朱厄爾把潛艇駛近海岸,克拉克一行在3名英國突擊隊員的幫助下,乘小艇向海岸劃去。
10分鐘後,其他的小船也都駛過來,克拉克他們都上了岸。
然後,他們用信號燈向遊艇發出了“平安無事”的信號。
早晨7點整,法軍代表馬斯特等人準時來到了別墅。克拉克和墨菲等人用過早餐後,就開始同法方舉行會談。
克拉克等人從法軍代表那裡得到了有關卡薩布蘭卡、阿爾及爾、奧蘭等地法軍兵力部署、情緒、土氣等情報。克拉克也直截了當地告訴馬斯特等人,美國準備派遣一支大部隊來北非,並將有英國海空軍的支援,他沒有講明英國的地面部隊也緊隨美軍登陸。為了安全起見,他也沒有向馬斯特說清楚盟軍登陸的時間和地點,只是授權墨菲在登陸前立即把日期通知馬斯特,但即使在那時,也沒把地點告訴他。因此,當盟軍在摩洛哥登陸時,馬斯特在摩洛哥的同僚們採取了抵抗行動。
別墅裡的會談進入到最後一個問題:美軍登陸成功後,由誰出面來領導北非的法軍。一位法國軍官提出由亨利。吉羅將軍出面。這個問題很快達成共識。
正在這時,鄰室的電話鈴響了起來,房屋的主人拿起話筒聽完話,飛快地衝入會議室,慌張地說:“警察!他們5分鐘後就要趕到這裡。”
法軍代表立即離去,克拉克及其同伴也躲進了一間空酒窖。
警察從汽車裡跳了出來,向別墅衝擊。
墨菲把酒窖的門關好後,看了一眼桌上散亂地放著喝了一半的香模酒,頓時心生一計。他和別墅主人,一位穿便衣的法國軍官,還有納愛特,馬上偽裝成正在此地聚會。
原來,別墅的兩位阿拉伯傭人看到房子裡來了許多人,以為是走私分子在此開會,就跑到附近的鎮上,報告了警察局長。
警察闖進後,沒有發現可疑的走私分子,就開車走了。克拉克一行趕緊從酒窖裡爬了出來,決定立即離開這裡,返回潛艇。
當他們趕到海灘時,天氣發生了變化,一人高的海浪咆哮著,拍擊著海岸。克拉克只穿一條短褲,把長褲和外衣託在手上,同隨行的英國軍官一道走向大海,步入激浪之中。他們好不涉易爬上小船,但一個巨大的浪頭砸向他們,小船翻了。過了一會兒,他們被浪濤衝到了沙灘上,克拉克將軍手中的衣服、褲子已永遠留在了北非。
當天夜裡,他們又試了一次。克拉克和萊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了一條小船,他們二人用槳划行,萊特巧妙地擺動著船頭,超過了拍岸激浪。其餘人也跟隨著他們,超過海浪,登上了潛艇。霍爾姆斯上校遇上了危險。當他正在登艇時,一個巨浪撲來,把小船高高地拋了起來,甩到了潛艇上,同伴們眼明手快,一把將霍爾姆斯拖進了艇內,一柱激浪卻把小船擊成了兩段。
克拉克回到潛艇後,立即下令潛艇以每小時14海里的速度向北潛行,並且向直布羅陀的英國海軍基地發出一則電訊,要求他們立即派一架水上飛機來接應。
下午3時20分,一架水上飛機在潛艇旁的海面上降落,克拉克一行從潛艇登上飛機。一個半小時後,他們在直布羅陀海軍基地降落。從那裡,他們換乘飛機直飛倫敦,向艾森豪威爾彙報此次北非之行的情況。
艾森豪威爾聽了彙報後,決定把吉羅找來,動員他出面領導北非法軍協同盟軍登陸。他派出了英國潛艇“六翼天使”號,去法國海岸的約定地點接來了吉羅。
會談沒有取得令艾森豪威爾滿意的結果。吉羅表示,他的不抵抗盟軍的命令只有在率領一支部隊去解放法國本土時才會下達。艾森豪威爾告訴他,盟軍即將攻打的不是法國本土,而是在法屬摩洛哥、阿爾及利亞。
11月8日,參加“火炬”行動的美英軍隊,分乘665艘軍艦和運輸船,其中包括3艘戰列艦、7艘航空母艦、17艘巡洋艦開始向登陸地點前進。
直布羅陀盟軍作戰指揮部裡,艾森豪威爾在緊張地踱來踱去。吉羅的不合作態度使他十分生氣。法軍會不會抵抗,他心中一點底也沒有。
在西部,由巴頓將軍指揮的特遣部隊,其進攻目標是卡薩布蘭卡。他把登陸部隊分成了三個部分:南翼攻打薩菲,中部攻打卡薩布蘭卡,北翼則是奪取利奧泰港。
守衛卡薩布蘭卡的法軍指揮官貝圖阿爾將軍具有強烈的民族正義感,他痛恨法西斯德國蹂躪自己的祖國,反對貝當政府的賣國求榮政策,經過美方的說服工作,他同意在美軍登陸時採取配合行動。但是,貝圖阿爾對美軍的具體登陸時間一無所知,直到11月7日夜才得知美軍將在翌日凌晨登陸的消息,但卻不知道登陸的具體地點。他推測,美軍肯定在拉巴特沒設防的海灘登陸,於是採取斷然行動,連夜趕赴拉巴特,逮捕了駐在那裡的親納粹分子拉斯克勞茨將軍,並派出一個營到灘頭迎接美軍,同時切斷了總督蓋諾將軍與外界的聯繫。但貝圖阿爾“大意失荊州”,他沒有發現蓋諾還有一條秘密的通訊線路,致使蓋諾很快與忠於納粹的米什利埃將軍取得了聯繫,調遣軍隊粉碎了貝圖阿爾的行動。身為卡薩布蘭卡師指揮官的貝圖阿爾被解職,取而代之的是對美英聯軍持敵視態度的德斯德將軍。這樣,美軍只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強行登陸了,因而使西部的登陸作戰比起奧蘭和阿爾及爾的登陸要困難得多、艱鉅得多。這一重任歷史地落在了巴頓身上。
在北翼,指揮攻打利奧泰港的是特拉斯科特准將,他貌不驚人,中等身材,脊背微彎,雙眼稍稍外凸,有著滿頭濃密的發發。
利奧泰港是理想的海軍基地和機場。塞布河蜿蜒流經這座要塞。港口在河南岸上游9英里處,水深在13至17英尺之間,可以停泊巡洋艦,對盟軍來說,具有重大意義,一旦佔領,後援就可利用港口。機場距海岸5英里,是摩洛哥唯—一個築有混凝土跑道的機場,控制了它,就可以掌握卡薩布蘭卡地區的制空權。
按預定計劃,特拉斯科特的4個營中的兩個營,在登陸後1小時內奪取河南岸高地上的一座堅固的城堡卡斯巴,並從南岸向港口推進。另兩個營將在河北岸5英里處登陸,繞過河流彎曲部,從另一面向利奧泰推進。
由於盟軍過早地宣佈了登陸的消息,負責攻打卡斯巴的第60步兵團第2營在接近登陸灘頭時就遭到了法國海軍火炮的攔阻射擊。
經過激戰,黎明前,美軍攻佔了卡斯巴南側的海灘,特拉斯科特上岸建立了自己的指揮所。為了避免傷亡,特拉斯科特派遣克勞上校和漢密爾頓少校去與卡斯巴的法軍指揮官談判,非但沒有成功,克勞上校被殺,漢密爾頓被捕入獄。
入夜,特拉斯科特組織部隊對卡斯巴發起了第二次攻擊。第2營在夜間登上了陡峭的山坡,開始向卡斯巴推進,並於清晨抵達城牆下。但由於城牆堅固,迫擊炮和機槍的火力不起作用,第2營攻擊受阻。特拉斯科特請求海軍炮火支援。
護航的“達拉斯”號巡洋艦上的大炮開始發威,向卡斯巴實施猛烈轟擊,同時,8架英軍轟炸機飛臨卡斯巴上空,輪番進行轟炸。卡斯巴淹沒在濃煙和火光之中。法國守軍被炮火所震懾,開城投降,特拉斯科特的部隊進入了卡斯巴。
接著,特拉斯科特指揮部隊向機場發起攻擊。機場周圍,法軍工事密佈,防衛森嚴。美軍頑強地向機場推進。傍晚時分,法軍宣佈停止抵抗,漢密爾頓少校被送還給美方。至此,美軍完全控制了利奧泰港,特拉斯科特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在南翼薩菲,由哈蒙將軍指揮的登陸行動進行得比較順利。
8日凌晨,部隊開始行動,向海灘前進。4時38分,登陸艇接近海岸,美艦以猛烈炮火向岸上射擊,進攻部隊分批登陸。至拂曉,港口及該城市區全部為美軍控制。戰鬥僅用了5個小時即告結束。
現在只剩下卡薩布蘭卡這塊“硬骨頭”了。巴頓命令第3師在卡薩布蘭卡以北15英里的費達拉港附近登陸並建立灘頭陣地,然後向南進攻卡薩布蘭卡。在這裡,他的部隊遇到了很大的麻煩。
凌晨1時多,費達拉海面夜色漆黑,伸手不見五指,只有費達拉和卡薩布蘭卡的燈光在遙遠處依稀可見。巴頓下達登陸命令,登陸部隊立即從運輸船上登上登陸艇,向海灘進發。可到部隊上岸後才發現,由於海潮的作用,登陸艇偏離原登陸點一萬多碼。登陸過程中,部隊還遭受到一些意外損失,一些身負裝備的士兵被大浪捲入海中溺水而亡,20多艘登陸艇在途中沉沒。由於登陸時多個編隊之間失去了聯繫,所以上岸後的情況十分混亂,很快暴露了目標。法軍海岸火炮向登陸部隊開火,造成嚴重傷亡。登陸部隊在美艦炮火掩護下發動強大攻勢,經過激戰,佔領了費達拉港。
此時,就在巴頓準備從他的“奧古斯塔”號旗艦走下來上岸時,旗艦後方突然炮聲大作,法國軍艦從卡薩布蘭卡港衝上來,向美艦及登陸艇猛烈射擊。頓時,海上硝煙瀰漫,槍炮聲連成一片。美艦立即還以顏色,所有艦炮一齊開火,很快把法艦趕回了港口。誰知剛過片刻,法艦又捲土重來,瘋狂地衝向美軍艦隊。
戰至中午,海戰才以美軍勝利而宣告結束。
日落時,所有登陸部隊在一片混亂中到達了各自的預定地點,但部隊仍面臨許多嚴重問題:火炮和重裝備設運上岸,彈藥和食品供給發生困難,對法軍的勸降工作受挫。面對當時嚴峻形勢,巴頓下令對卡薩布蘭卡發動陸海空全面進攻。他親臨前線,組織部隊,作好了攻擊準備。
就在攻擊前的1小時,守城法軍接到了法軍總司令海軍上將達爾朗已簽署了停火協定的通告。6時40分,守城法軍宣佈執行達爾朗的命令,實施全面停火,一場血戰得以避免。
“中部”特混艦隊,在美軍弗裡登少將的指揮下,也於8日1時許在奧蘭登陸。
特里。艾倫指揮的美國第1步兵師的兩個團在奧蘭以東24英里的阿爾澤灣海灘登陸,然後採取兩翼包抄的辦法攻打奧蘭城和港口;西奧多。羅斯福准將率領的第3團在城西14英里的萊桑達盧塞海灘登陸。接著,一支輕裝甲縱隊從阿爾澤的灘頭堡向內陸推進,另一支較小的輕裝甲縱隊則從奧蘭以西30英里的布扎賈爾附近登陸,攻打奧蘭以南各機場,並從背面逼近,迅速封鎖奧蘭城。
開始時,戰鬥進行得很順利。11月7日傍晚,護航隊佯動經過奧蘭,向東駛去,但又摸黑折回。凌晨1時,在阿爾澤準時開始登陸,半小時後,萊桑達盧塞和布扎賈爾港兩地也有美軍登陸。在海灘,儘管這一帶有13座海防炮台,他們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天亮後,法軍才開始實施炮火騷擾,但沒有造成多少損失。
接著,美軍開始攻打奧蘭港。
兩隻英軍快艇“沃爾納”號和“哈特蘭”號滿載著400名美軍士兵,向奧蘭港發起衝擊。他們的任務是為了防止守軍破壞港內的設備和停泊在那裡的船隻。兩艘快艇在衝鋒時都掛上了美國國旗,但法軍並不理睬,仍然開炮阻攔,結果兩隻快艇遭受重創,船員和美軍士兵有一半被打死,餘下的受了傷,成了法軍的俘虜。
上午9時,各部隊向灘頭陣地出擊,向縱深發展,但沒有前進多遠,就遇到了法軍的阻擊,部隊只好停止前進。
11月9日,美軍的進攻仍未有進展。這時,奧蘭城內的法國守軍司令官得知阿爾及爾正在談判,隨即放棄了抵抗。
10日,美軍兩支輕裝甲部隊從南面突入奧蘭,逼近法軍司令部。中午,法軍司令官宣佈投降。
“東部”特混艦隊的登陸較為順利,時間也較短。
凌晨五時,美軍分成三個部分,在阿爾及爾市以東約15英里的馬提福角、以西壩英里的西迪費魯希角和阿爾及爾市以西80英里的卡斯蒂利奧內登陸。
這些登陸地點,儘管是險灘,但沒有出現意外事故。登陸後,美軍迅速向前推進。由於法軍已奉令不作抵抗,清晨6時,當美軍到達了白屋機場時,守軍開了幾槍,作為象徵性的抵抗之後,美軍很快就佔領了機場。午後,馬提福角的海防炮台也宣佈投降。
但是在搶佔阿爾及爾港時,英軍遭到了炮擊。兩艘英國驅逐艦“布羅克”號和“馬爾科姆”號,懸掛大幅美國國旗,載著一營美國士兵駛進了阿爾及爾港,軍艦一駛入港口,就遭到炮擊。
不過,法軍的炮火只是用於阻攔,而不是要摧毀登陸部隊。
為了避免更多的流血,墨菲驅車來到阿爾及爾郊外的別墅區,找到了法軍駐北非高級陸軍指揮官朱安將軍,向他通報美軍登陸情況,勸說他下達停止抵抗的命令。
朱安將軍聽到美軍登陸的消息,非常生氣,他指責墨菲事先沒有與他打個招呼,這種做法是對他不尊重的表現。
墨菲聽後連忙解釋說:“美軍這次進駐北非,是應吉羅將軍的邀請才來的,他們是來幫助法國實行自我解放的。”
朱安將軍極為敬重吉羅將軍,聽了墨菲的話後,他的怒氣消了許多,但他又認為吉羅還未有足夠的權力。他對墨菲說:“既然吉羅將軍已同你們合作,我相信你所說的一切,但現在情況有變,法軍總司令、海軍上將達爾朗正在北非,他是飛來探望病危的兒子的。這事得請示他。”
朱安拿起了電話,告訴達爾朗,美國總領事墨菲正在他這裡,有急事要告訴他。達爾朗聽後立即來到了來安住處。雙方經過一番爭論,達爾朗終於同意向貝當拍一無線電報,報告局勢,並請求授權他代表貝當任意處置。
沒過多時,達爾朗向阿爾及爾地區的法軍發佈了停火命令,並表示要同盟軍高級官員會晤。
9日上午,克拉克將軍和吉羅乘坐綽號為“紅小鬼”的一架B一間飛機,從直布羅陀機場起飛,超過地中海來到了北非,與達爾朗進行全面談判。
談判地點在阿爾及爾的聖喬治飯店會議室裡舉行。精心佈置的會議室裡坐著克拉克、達爾朗、朱安和墨菲。
會談開始後,克拉克要求達爾朗命令法屬北非各地立即停火。
但達爾朗猶豫不決,他爭辯說:“我已將全部條件摘要送往貝當元帥,在沒有得到元帥的許可下,我不能隨意採取行動。”
“那麼,請問閣下,你們什麼時候可以給予答覆?”克拉克站起身問道。
“我也說不准具體時間,但我想會很快的。”達爾朗回答道。
“這不行,前方正在流血,必須馬上停火。”克拉克強硬地說。
“我無能為力。”
克拉克氣得一拍桌子:“你不願意?那我就叫吉羅將軍代替你發佈命令。”
達爾朗反駁道:“你可以這樣做,不過,我想吉羅恐怕沒有這麼大的權力,也沒有足夠的威望讓別人聽從命令。”
克拉克邊說邊拍桌子:“老實不客氣地告訴你,你要再不馬上下命令,我就把你扣押起來。”原來,克拉克事先已作好準備,在四周佈置了武裝警衛。
談判陷入了僵局。
過了好一會兒,達爾朗無奈地問克拉克:“我能否與等在外面的同僚們談一談盧克拉克強壓住怒火說:“可以,但越快越好。”
一刻鐘後,達爾朗返回談判桌,無可奈何地同意命令北非的法國陸海空三軍部隊全部實行停火,返回原駐地,保持中立。但他又提出了附加條件:盟軍須保留法國軍官對原部隊的指揮權;法國駐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的行政官員職務不變。克拉克均表示同意。
會談結束後,達爾朗的命令立即發往駐北非的所有法國部隊。12日,阿爾及爾以西的戰鬥全部停止。
13日,克拉克與達爾朗達成了最後協議。剛從直布羅陀飛來的艾森豪威爾立即予以認可。根據協議,達爾朗任高級專員兼海軍總司令;吉羅任地面和空軍部隊總司令;朱安任東區司令;蓋帶任西區司令兼法屬摩洛哥總督。
根據協議,法軍積極配合盟軍解放突尼斯的行動應立即開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