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不是綠鬣蜥!竹縣溪邊「亞洲水龍」現蹤「全台首例」


全台首次發現
「亞洲水龍」的蛋窩。
(圖/新竹縣政府提供)


新竹縣政府自2022年起
接獲民眾通報於北埔鄉大湖溪發現野生的「亞洲水龍」蹤跡,
即開始執行調查移除計畫,
接連2年執行移除1052隻,
今年持續族群監測調查及移除,
除觀察其繁殖期及棲息環境,
也是全台首次在野外挖掘到兩窩卵巢,
後續孵化出7隻幼龍確認為「亞洲水龍」,
期透過調查進行有系統移除工作,
積極移除外來種,
保護本土生態環境。

縣府農業處長傅琦媺表示,
外來入侵物種是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威脅,
目前縣轄確定發生外來入侵物種有亞洲水龍、
斑腿樹蛙及埃及聖䴉等,
「亞洲水龍」原產地為東南亞,
其為大型綠色蜥蜴,
成體全長大約60到100公分,
棲息環境位於低海拔水質良好的山區溪澗,
利用溪澗周圍的樹林棲息及捕食,
會捕食台灣原生的鞭蠍、
蜈蚣、蛇類、甲蟲等,
6、7月為繁殖期。


「亞洲水龍」在北埔溪邊現蹤。
(圖/新竹縣政府提供)


縣府自2022年7月
接獲通報「亞洲水龍」在北埔鄉現蹤,
隨即研提調查移除計畫,
委請新竹縣生態休閒發展協會協助,
2022及2023年
執行移除成果計1052隻
(2022年捕獲534隻、2023年捕獲518隻),
今年持續進行亞洲水龍發現地點族群監測調查及移除工作。

9月16日上午進行調查及挖掘作業,
在北埔大湖溪某凸岸積沙處挖掘到兩窩卵巢,
這也是全台首次調查記錄,
第一處巢的12顆蛋全數死亡,
另一處巢靠近堤岸的9顆蛋完好,
挖掘移除後孵化出7隻幼龍,
截至8月底移除工作出勤150人次,
已移除大小亞洲水龍101隻。


繁殖地點的蛋移除工程。
(圖/新竹縣政府提供)


傅琦媺說,
調查人員透過解剖捕獲的成體了解亞洲水龍的繁殖期,
發現亞洲水龍繁殖力驚人,
夜晚時較容易捕捉,
持續透過調查,
進一步有系統地移除,
有效地阻絕其繁殖,
減少亞洲水龍在新竹縣的擴散機會,
努力維護本土生物多樣性及保育原生物種。


海上無亂石,那有好風浪;
人生無曲折,那有好前途。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