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註冊
登錄
論壇
搜索
導航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統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應用通知 (0)
應用邀請 (0)
民間優質論壇
»
風濕過敏免疫科
»
認識【乾燥症候群、修格蘭氏症候群】小百科!
» 乾燥症/休格林氏症,眼口乾澀拉警報
返回列表
發帖
秀瓊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秀瓊
當前離線
主題
438
威望
16805
發帖
438
回帖
962
天橋下說書
522
影片分享
430
遊戲分享
30
猜謎參與
85
金牌會員
UID
239
帖子
1400
精華
26
積分
16805
活力
16805
閱讀權限
40
在線時間
3020 小時
註冊時間
2012-8-12
最後登錄
2025-9-27
1
#
跳轉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體大小:
t
T
發表於 2021-12-2 13:45
|
只看該作者
乾燥症/休格林氏症,眼口乾澀拉警報
乾燥症/休格林氏症,眼口乾澀拉警報
常春月刊 2021/12/02 12:20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65期
文/郭岳潭
休格林氏症是一種因為免疫系統失調,而造成乾燥症狀的疾病,好發於50歲左右的中年女性,多以嘴巴乾或眼睛乾來表現,因此又常被稱為「乾燥症」。
30多歲的何小姐,有全身性紅斑狼瘡家族史,她經常感覺眼睛有異物感,嘴角也經常乾裂,吃東西時常常難以吞嚥,對於眼乾、口乾的症狀,也並不以為意。求子心切的她,目前最大的心願,就是再生一個二寶。
何小姐在2年前,順利生下第一胎後,以為第二胎也可以如此簡單,沒想到卻發生反覆性流產,總算好不容易懷孕生下二寶後,二寶竟被檢查出患有小兒先天性心臟傳導阻礙,最後很不幸地早夭了。
何小姐為了再次懷孕,進行了詳細的全身健康檢查,結果發現,白血球及血小板數量偏低,且有貧血,醫師轉診至過敏風濕免疫科,進一步檢查發現,其自體免疫抗體SSA、SSB呈現陽性,確診為乾躁症。
全台70、80萬人,罹患乾燥症
休格林氏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的病名,起源自1993年的歐洲,瑞典一名眼科醫師亨利克休格林(Henrik Sjogren)發表了一篇專題論文,文中描述部分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除了關節腫脹、疼痛外,還會出現眼乾、口乾等症狀,因此便以他的名字命名。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監事、國泰綜合醫院風濕免疫學科主任級主治醫師陳堃宏指出,休格林氏症候群是英文翻譯而來的病名,有的人會翻譯為「修格蘭氏症候群」,國內則通稱為「乾燥症」,這個病名不但簡單易懂,也可以非常貼切呈現疾病的病況及患者的自覺感受,更有助於及早發現、及早診斷。
好發30~50歲女性,90%是女性
根據國內統計,國人乾燥症的盛行率為0.3至0.5%,估計全台約有70、80萬名病患。陳堃宏表示,乾燥症是自體免疫疾病,也是全身性的發炎性疾病,好發於30至50歲的女性,女性發生率高出男性9倍之多,由於免疫系統發生失調錯亂,導致體內抗體及發炎物質,攻擊外分泌腺體及器官,進而造成正常功能喪失。
乾燥症真正的原因仍不清楚,綜合各種因素產生的結果,可能是特殊遺傳基因,目前已知與人類組織抗原HLA-DR2陽性有關。另外,環境、病毒及細菌感染等因素,也可能是造成乾燥症的原因之一。
乾燥症可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病患的比例各占一半。陳堃宏說明,原發性乾燥症是指病患除了乾燥症之外,沒有合併其他自體免疫疾病;而次發性乾燥症則是由其他自體免疫疾病所引起的合併症,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性紅斑狼瘡、全身性硬化症、多發性肌炎、血管炎或甲狀腺炎。
症狀多樣不明顯,容易被忽略
乾燥症是慢性且漸進式的自體免疫疾病,初期的症狀常常不明顯。根據醫師臨床觀察發現,乾燥症患者通常來自不同的科別,像是眼科、牙科、耳鼻喉科、皮膚科、胸腔科,甚至是骨科、腎臟科、神經內科、婦產科。
陳堃宏舉例,尤其3C產品盛行,很多人容易忽略眼乾問題,很多患者在眼科看乾眼症多年,點眼藥、補充人工淚液都沒有改善,結果角膜破皮、潰瘍,最後才確診是乾燥症,其實有不少被診斷為乾眼症的人,都有可能是乾燥症的患者。
臨床上,也有患者到皮膚科看濕疹、脂漏性皮膚炎,原來是乾燥症造成;有患者經常乾咳、感冒,檢查發現有肺纖維化,病因竟是乾燥症。
還有患者發生腮腺發炎,臉腫得像豬頭,或是口腔黴菌感染,檢查是口腔念珠菌感染,原來是乾燥症造成免疫力低下所致;也有婦女反覆性流產,輾轉尋求風濕免疫科協助,竟是罹患了乾燥症。
眼乾、口乾,當心是乾燥症
陳堃宏表示,乾燥症主要的症狀為外分泌腺體功能喪失,由於淋巴細胞在外分泌腺或其他組織的浸潤,導致血清免疫球蛋白增加,患者的外分泌腺在受到淋巴細胞侵犯後,產生慢性發炎,而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細胞,慢慢被淋巴細胞取代,逐漸喪失腺體分泌的功能,進而造成外分泌腺體的功能障礙,包括:淚腺、唾液腺、汗腺、皮脂腺及黏膜腺體,尤其淚腺及唾液腺,是最常被侵犯的腺體。
眼睛:患者因淚腺分泌減少,常會感覺眼睛乾澀、異物感、發癢、發紅、模糊、畏光、灼熱感、眼睛容易疲勞,容易引起乾眼症、慢性乾燥性角結膜炎,嚴重可能導致角膜潰瘍、甚至失明。
口腔:因口腔內唾液減少,患者會感覺口乾舌燥,頻頻喝水潤喉,甚至半夜也需要起來喝水,容易出現口腔異味、口灼感、口腔黏膜發紅或潰瘍,也可能會有吞嚥困難、味覺改變、蛀牙增加、胃食道逆流,以及口腔黴菌感染、牙齦炎、牙周病。
皮膚:患者容易皮膚粗燥、乾燥、搔癢,甚至乾裂,嚴重甚至抓到破皮、流膿、流血,也可能產生各種紅斑、紅疹、濕疹,患者具有光敏感性,對紫外線特別敏感,容易曬紅、曬傷。
呼吸器官:患者因鼻腔、氣管及支氣管分泌黏液的腺體遭到破壞,導致鼻黏膜乾燥、喉嚨乾燥,患者容易有慢性咳嗽、感冒不容易痊癒的情形,嚴重甚至侵犯到肺部,造成間質性肺炎。
生殖器官:患者容易有陰道乾燥、陰道炎、性交疼痛等問題。
此外,罹患乾燥症的患者,懷孕容易反覆流產、早產,發生新生兒紅斑性狼瘡,或是小兒先天性心臟傳導阻礙,也可能造成早夭。
病情持續緩慢,破壞遍及全身器官
根據文獻統計,每4名乾燥症患者中,就有1名可能會合併內分泌腺體及其他器官的破壞,例如:甲狀腺、血管、神經、關節、肺臟、肝臟、腎臟、腦部等病變,產生多樣化的臨床症狀。
陳堃宏表示,乾燥症會引起全身性發炎反應,當病程持續進展,就會廣泛影響不同的人體系統,症狀幾乎遍及全身,以關節疼痛、關節炎占最大宗,其他包括:間質性肺炎、肺部纖維化、肝臟纖維化、硬化性膽管炎、間質性腎病、腎小管性酸中毒、慢性胰臟炎、血管炎、肌肉炎、肌纖維疼痛症、紫斑症、蕁麻疹、雷諾氏症、淋巴結腫大、腮腺發炎、白血球低下、自體免疫甲狀腺炎、周邊神經病變、中樞神經病變,發生惡性淋巴瘤的機率為5%,有可能危及生命。
乾燥症診斷標準
根據美國風濕病醫學會的國際分類診斷標準,正確診斷原發性乾燥症,除了需詳細問診患者是否有眼睛或口腔乾燥等主觀症狀,還必須查看客觀檢查項目,包括:淚腺分泌測試、唾液腺功能檢查、唾液腺組織病理切片及抽血檢查自體免疫抗體,上述6個項目中有4個項目符合,即可確定診斷為乾燥症。
1.自我感覺眼乾:眼睛乾澀、紅癢、異物感、灼熱感、容易眼睛疲勞、視力模糊,持續3個月以上。
2.自我感覺口乾:口腔黏膜乾裂、疼痛、嘴角潰瘍、嚴重蛀牙,持續3個月以上。
3.淚腺分泌測試:雙眼淚腺淚液分泌試紙測試,5分鐘後淚液沾濕少於5公釐;或是眼角膜染色法檢查呈陽性反應。
4.唾液腺功能檢查:基礎唾液腺分泌量每15分鐘小於1.5ml,或是核子醫學唾液腺掃描呈陽性反應。
5.唾液腺組織病理切片:小唾液腺切片檢查發炎細胞浸潤評分大於1分。
6.抽血檢查自體免疫抗體:類風濕性因子、抗核抗體(ANA)、乾燥症抗體,如Anti-SSA(Ro)、Anti-SSB(La)、抗甲狀腺過氧化酶抗體(anti-TPO antibody)、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y),其中一項呈陽性反應,有90%以上的機率為乾燥症。
診斷次發性乾燥症
患者本身患有慢性自體免疫疾病,例如:全身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全身性硬皮症、原發性膽道硬化症、自體免疫甲狀腺炎、混合結締組織病、發炎性肌炎、自體免疫性肝炎,同時合併有眼乾或口乾的主觀症狀,再加上淚腺分泌測試、唾液腺功能檢查、唾液腺切片檢查,上述3項檢查中至少符合2項,即可確診為次發性乾燥症。
正確治療,避免併發症
一般而言,乾燥症雖然不會造成立即生命危險,但各種乾燥症狀,卻會大大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一旦發病,身體狀態更可能急速惡化、崩壞。
陳堃宏強調,乾燥症不治療,病情只會越來越嚴重,目前治療目標為改善患者的症狀,延緩輕症進入重症,避免併發症的發生,控制疾病要如同下山,從陡坡、緩坡到平地,有機會扭轉病情,如同正常人一般,建議每3個月至半年,定期回診追蹤、抽血檢查。
1.治標治療
治標治療為症狀改善治療,乾燥症主要會引起眼乾、口乾、皮膚乾燥等症狀,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針對眼乾的症狀治療,可以使用眼藥水、補充人工淚液、眼用凝膠,避免乾眼症、角膜潰瘍;口乾的症狀治療,可以多喝水、吃酸梅、嚼口香糖、口含維他命C片,以及使用人工唾液,增加刺激唾液分泌;皮膚乾燥的話,可以塗抹乳液;慢性咳嗽可以口服止咳、化痰藥物;陰道乾澀、性交疼痛,則可使用私密處凝膠。
2.治本治療
乾燥症沒有辦法根治,透過使用免疫調節藥物治療,可以改善及緩解症狀,避免病情嚴重惡化,延緩併發症。
免疫調節藥物如奎寧,能夠調節免疫系統、減緩腺體發炎,有效改善乾燥症狀及全身性症狀,一般需要服用1至2個月後,才會開始產生療效,但可能產生噁心、腹瀉、胃口不良、頭暈等副作用。
乾燥症所引起的發炎症狀,例如:關節炎、肌肉痛、唾液腺及淋巴腺腫大,可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若是發生全身性嚴重發炎反應,例如:肋膜炎、心包膜炎、腎炎或溶血性貧血,通常必須緊急短期使用類固醇。
1
評分人數
最佳男主角:
很棒的資訊分享!給您掌聲鼓勵! ...
威望 + 10
活力 + 10
收藏
分享
返回列表
[收藏此主題]
[關注此主題的新回復]
[通過 QQ、MSN 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