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秋燥咳嗽》潤燥止咳常用桑杏湯加減

《秋燥咳嗽》潤燥止咳常用桑杏湯加減

台灣新生報/ 2012/11/03

中醫調理秋燥咳嗽,可分兩類用藥。中醫師羅明宇表示,主要可分為包括「溫燥咳嗽」,以及「涼燥咳嗽」。根據不同的症狀,判斷咳嗽的不同類型,並合理地選用藥物是治療咳嗽的關鍵。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秋季時節,人體的喉嚨、咽部、鼻腔內容易感到乾燥,秋燥之邪易經過口、鼻、呼吸道或皮膚毛孔,進而侵襲、影響到肺。因此,秋天的咳嗽多以「燥性咳嗽」為主,其中燥邪引起的咳嗽又分「涼燥」和「溫燥」。部分中成藥雖然有止咳作用,但選用前一定要先分辨患者的體質,是屬於偏寒還是偏熱。根據「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原則調理,否則不但不能減輕咳嗽症狀,還可能會加重病情。


羅明宇表示,涼燥證與溫燥證都是屬於秋燥的症候,但其病機、性質有寒熱的區別。涼燥證可見惡寒發熱,而溫燥證則可以見發熱微惡風寒;涼燥證口不渴,而溫燥證口必渴。鼻咽乾燥和乾咳,溫燥證更明顯可見於涼燥證。以及涼燥證舌質如常,雖紅而不明顯,脈浮而不數,而溫燥證舌紅脈數則是必然可見。


中醫辨證用藥,針對溫燥咳嗽,主要是感受燥邪與風熱之邪,以咳嗽少痰,不易咳出,口乾咽痛為特點,或伴身熱、微寒、頭痛等風熱表證;治法可配合「疏風清熱,潤燥止咳」;常用藥方為桑杏湯加減。而涼燥咳嗽,常見於秋季晚期,主要由於燥邪與風寒之邪侵襲,除了咳嗽少痰,咽喉乾、鼻內乾燥外,往往兼有怕寒、發熱,頭痛無汗等「風寒」表證;治法可配合「疏風散寒,潤肺止咳」;常用藥方為杏蘇散加減。


另外,幫助「除燥」功能,可配合穴道按摩,包括可取太衝穴;它屬於足厥陰肝經,因此對肝火旺盛帶來的上火症狀有幫助。


還有內庭穴,是屬於足陽明胃經穴。如伴隨口臭、便秘、咽喉腫痛、吐酸水等不適時,可多按。以及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中醫提到「肺與大腸相表裡」。如伴隨頭痛、發熱、口乾、咽喉痛等,可按此穴調理。


北醫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陳萍和表示,秋燥咳嗽屬於「風燥傷肺」;症狀表現可見咳嗽,少痰,口乾,咽乾,鼻燥,鼻癢,大便乾,夜間咳甚,舌淡紅、少津,脈細數。治療原則可配合疏風宣肺,潤燥止咳。用藥可用含桑白皮、杏仁、沙參、麥冬、五味子、桑葉、浙貝、枇杷葉、甘草,組成方加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