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學齡兒童出現性早熟與生長遲緩

學齡兒童出現性早熟與生長遲緩

2014/04/07  
【聯合線上企劃╱內容摘自《高人醫等健康部落格》】

[attach]23583[/attach]

圖/雙向公關 提供

學齡兒童出現性早熟與生長遲緩 要如何高人一等

「周醫師,我小二8歲的女兒,現在已經有月經了,請問她是性早熟嗎? 對之後的身高會有影響嗎? 」「周醫師,我的兒子已經小六了,可是身高只有130公分,比同學矮了一截,請問有沒有辦法可以讓他長高?」。

以上都是在小兒內分泌科門診常聽到的對話,到底學齡兒童的「性早熟」與「生長遲緩」的標準為何? 哪一種情形才需要治療?

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小兒內分泌科周言穎醫師表示:「『身高』經常是家長判斷孩子生長發育是否正常的第一印象,其實應該更深入去了解。正常女孩子的生理發育年齡大約是8~13歲,男孩子是9~14歲,如果小女生在8歲之前出現胸部隆起、月經提早報到、有陰毛等明顯第二性徵,小男生在9歲之前睪丸或陰莖變大、長出陰毛與變聲,這些都是性早熟的現象。」

周醫師指出,如果有上述情形,應該做進一步檢查,包括檢查確定第二性徵是初期、中期還是晚期,以及測「骨齡」,也就是真正的生理年齡,如果真的是太早發育,先找出為何提早發育的原因。造成性早熟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小朋友的大腦分泌性荷爾蒙的「開關」被提早啟動,或卵巢、睪丸有不正常腫瘤,因此提早分泌荷爾蒙。如果是屬於「病理性」,就要先處理病源,但若是單純的「體質性」造成提早發育,就要密切觀察對日後身高的影響,以小女生來說,月經後的1~2年就不太會再大幅長高,所以月經太早來就容易長不高。

周醫師強調,通常女生的骨齡14歲以及男生骨齡16歲時,生長板就會密合,之後就不容易長高,家長應了解孩子真正的生長年齡與發育情形,才能夠做出正確判斷,半數孩子的情形只要追蹤即可,不見得都要治療。在生長發育階段,適當的運動及均衡飲食攝取,少吃油炸與動物性脂肪類食物,作息正常最重要,因為生長激素在運動與睡眠時是分泌旺盛期,這才是發育關鍵。

如檢查後確定需要治療,可藉由投與抑制性荷爾蒙分泌的藥品,讓骨齡的發育時間拉長,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可以生長,家長不必過度擔心。

至於有些孩子發育比同年齡晚,個頭明顯比同學矮,這種小朋友要如何知道是否屬於生長遲緩?周醫師表示,要判斷孩子是否真的生長遲緩,有兩個常見的重要參考依據:第一是身高小於第三個百分位;第二則是一年身高長不到4公分,只要有其中一項,就要進一步檢查找出原因。

周言穎指出,學齡兒童平均一年約長高4~6公分,以6足歲的孩子為例,周醫師的經驗是女生的身高最少約為106公分,男生的身高最少約為108公分,可據此初步做出判斷。如果孩子真的比同年齡小朋友嬌小,就要找出生長遲緩的原因,看到底是「非內分泌原因」,還是「內分泌原因」。

非內分泌的原因包括: 遺傳因素(父母的身高)、孩子的身體狀況(早產、出生時體重過輕或慢性疾病都有可能),以及體質性問題。而如果屬於非內分泌原因,就要把握未進入青春期的關鍵時間,因為孩子還有生長空間,除給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注意作息與飲食習慣,適當的運動,還是可以爭取生長機會。

如果屬於內分泌原因,也就是孩子缺乏生長激素或甲狀腺素,就要適時給予補充。周言穎說,如果是缺乏生長激素,可藉由每天睡前注射生長激素的藥物治療方式,補充孩子的生長激素,因為有治療與沒有治療的孩子相比較,可以發現身高的差距愈來愈大,錯過了黃金治療期,要追上身高的困難度就更大。

周醫師說,由於生長激素必須每天睡前注射,為不讓孩子心生恐懼與排斥打針,生長激素在設計上愈來愈人性化,除了針頭非常細,減輕扎針的疼痛感外,目前也有電子注射器裝置的生長激素,包括劑量、裝針、記錄注射時間等,皆整合在電子注射裝置內,提高孩子的用藥遵從性。

周言穎建議家裡有學齡孩子的家長,應該要多留意孩子的生長、發育情形,尤其是女生8歲、男生9歲以前時就出現第二性徵,就要尋求小兒內分泌科醫師協助,找出性早熟的真正原因。如果是學齡孩子身高一年長不到4公分,也要尋求專業醫師確認生長發育是否有問題,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接受治療,早期發現問題,提早因應,掌握孩子生長發育的黃金治療期,才是正確觀念。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