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創傷弧菌、海洋弧菌

創傷弧菌、海洋弧菌

創傷弧菌(學名:Vibrio vulnificus、俗稱:海洋弧菌),是一種棲息於海洋中的細菌。如果傷口暴露在含有這種細菌的海水中,創傷弧菌會在傷口上繁殖,可能引發潰爛,甚至導致組織壞死。若食用了遭污染的海鮮,也有罹患腸胃炎的可能。在2003年12月,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主導的基因體定序團隊,完成了創傷弧菌的基因體定序與分析工作。



掃描電子顯微鏡下的創傷弧菌(by CDC)

流行病學

有以下幾種情形的族群,若感染此種弧菌容易造成嚴重感染:

酒精性肝硬化。

原有肝病(包括原因不明的肝硬化),以及慢性肝炎。

酗酒,但沒有肝病紀錄。

遺傳性血色(鐵)沉著病。

有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風濕性關節炎、地中海型貧血、慢性腎衰竭、淋巴瘤。


臨床表現

若感染此弧菌,臨床最常出現的兩種表現為傷口感染以及原發性敗血病。如果傷口接觸到海水、貝殼或魚類,便有可能感染到此弧菌。一般來說這樣的感染多半很輕微,但在高風險的族群上,此類弧菌感染可以很快速的傳播,並導致嚴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發嚴重的壞疽。


弧菌發生地區季節

海洋弧菌於台灣大多發生在中南部,尤其在高雄和台南發現非常多的案例,但這種病也是相當罕見的,到目前為止,台灣發現的病例不超過100個 [1]。這種病菌不但在台灣少見,在歐美國家更是少,幾乎可以說是沒有,原因是海洋弧菌大多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的海洋地區,它與霍亂弧菌是屬於同一類的病菌,所需的溫度是攝氏20度左右,還有0.7-1.6%鹽分的海水,夏日(8月-10月)較常見,出現此種病例的國家有中國、台灣、泰國、馬來西亞、澳洲、美國緯度較低的地方及日本都曾經發生過。


感染途徑病例

海洋弧菌是普遍生存在海洋中的一種菌,感染海洋弧菌的途徑有兩種。一是食入含有海洋弧菌食物,例如生蠔、蚌類的海產及生魚片;二是從皮膚上直接感染,可能是從事挖生蠔工作,皮膚上常會有傷口,海洋弧菌就適時地侵入體內。


食物感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並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容易感染海洋弧菌,免疫力特別不好的人或是罹患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病人,還有糖尿病患和酗酒造成的酒精性肝炎及腎衰竭的病人、常吃類固醇的人….等等,都是特別容易感染的族群。從研究報告中可以得知,因為台灣罹患肝炎的人多,還有台灣人常吃一些類固醇藥物,因此,發生海洋弧菌的病例有遠比外國高的趨勢。海洋弧菌主要出現在甲殼類海產上,淡水漁產少有污染。以最流行的大閘蟹為例,因為是淡水蟹,不會有海洋弧菌污染。


傷口感染

曾經發現的病例中,是因為釣魚時不慎割傷皮膚,海洋弧菌就從傷口處入侵而感染。新光醫院每年約會收治五例左右海洋弧菌感染病患,多半在海邊受傷、或處理海產時遭到感染。


治療處理程序

因為海洋弧菌不是那麼容易被診斷出來,因此也延誤了許多治癒的機會,根據數據顯示,感染海洋弧菌的死亡率高達55-57%左右。目前醫院是使用抗生素治療海洋弧菌,用點滴方式注入,若是短時間內沒有效果,就必須將其潰爛部份切除。


食物感染

若是從吃入的食物中感染海洋弧菌的潛伏期大約是12小時至4天左右,會發生腹痛、噁心、嘔吐、腹瀉、發燒或是打冷顫,然後就是下肢皮膚會感覺疼痛,接著就是紅疹、水泡的發生和潰爛,最嚴重的狀況就是休克,甚至是死亡,因為此種途徑發生速度非常快,而且到了醫院並不容易被診斷出來,所以死亡率相當高。


傷口感染

若是從傷口侵入的話,在12小時之內,皮膚開始發生紅、腫、水泡現象,最後成為壞死性筋膜炎,處理方式是將潰爛部份挖掉,甚至是將其切除、截肢。


避免感染方法

要避免海洋弧菌感染的不二法門就是少吃生冷食物,盡量將食物煮熟,海洋弧菌與霍亂弧菌一樣,只要高溫煮熟,就會消失殆盡。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1

評分人數

    • 靖惠: 很棒的資訊分享!給您掌聲鼓勵! ...威望 + 10 金錢 + 1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