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不科學節

不科學節

【江佩津】   

「這不科學啊!」當面臨科學也無法解釋的狀況,我們往往會脫口而出這句話。

這句話的來源已不可考,其中一說是源於理查‧費曼的《這個不科學的年代》書名,而距離費曼先生逝世的1988年已近三十年矣,不科學的事物依舊存在每一個生活角落之中。


科學?人的腦袋往往最不科學

在此請容許我舉些「不科學」之例,並以可能的科學釋疑。

某日友人在聚會時,講述了目前遭逢的家庭危機,原來是平日喜愛各式新奇產品的父母,在強力推銷之下購入一個號稱能去除蔬果中農藥以及重金屬的神奇球體,只消放入清洗蔬果的水盆中,裡頭殘存的農藥與重金屬就能消失得無影無蹤。

聽聞此產品,當下第一反應即是「這不科學啊!」因為農藥分作兩種,系統性農藥與非系統性農藥,而清洗、刷洗蔬果表面或使用界面活性劑能去除的,是脂溶性的非系統性農藥,若真有浸泡就能去除農藥甚至重金屬的產品,想必會是大新聞。

待友人自使用此神秘產品用得不亦樂乎的父母手中奪得這一神秘球體,一窺廬山真面目時,才發現是放在簡易紙盒中、再簡單不過的一顆橡膠球,沒有任何裝飾,也不像添加有活性炭等可能吸附材質的球體。

把這顆球放在桌上,仔細探看,令我懷念起童年時消磨一整個午後的塑膠球池,如今科不科學已經不是重點,反而是近乎於魔幻寫實般的體驗。那些曾帶給你歡樂的存在,竟然會在二十年後再度回到眼前,而成為某人可能的寶物。我深深信服,這已經不是科學了,是魔幻。


不科學?回歸原初,珍惜自然

而另一例,源於網路上流傳多時的「豆芽菜根本不能吃」一篇文章,裡頭寫及白胖的豆芽菜都是化學藥劑浸泡出來的,加了無根劑、漂白水,成了名副其實的毒豆芽。追溯源頭,這是來自中國的一篇網文,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網路上洗一遍,電視媒體可能也跟風報上一輪。

只是,這科學嗎?以科學的角度試想,植物激素的比率本身即會影響植物長根與長芽的可能,漂白劑的確可以讓色澤淡化許多,許多時候走進超市裡看見白白淨淨、彷彿身世良好的豆芽,腦海中都會浮現那些繪聲繪影的描述。從古至今,國中國小的寒假作業中總是少不了一題種綠豆:將衛生紙浸潤後鋪上綠豆,不消幾天便長出豆芽來。我有時實在不願去懷疑這些豆芽的身世,也不願一竿子打翻所有種植豆芽菜的農民們。

只是哪,樹大必有枯枝、人多必有笨蛋,總有些業者罔顧消費者的信任,使得「吃」這件事變得困難。毒理學的第一節課堂上所欲傳達的便是「劑量決定毒性」此一概念,在食安問題頻仍的日子裡,每當朋友問起「這到底(例如豆芽)能不能吃?」這類問題,我只能回答……

除卻黑心商品的存在,雜食性的人類如今取食的範圍多半已非自然,食品工業化是在城市中的人們必須面臨的課題,多樣化地攝取食物而不偏廢,選擇有產銷履歷、碳足跡較少的食材,是現代社會中渴望吃到好食物所不可或缺的「技能」。

如果這個世界不科學,那我們就信仰老祖宗的智慧,返回不那麼科學的時代吧。


不科學節的由來

生活中總有些用科學也無法解釋的存在,又或者是需要以科學來端正視聽的時刻,無論如何,我們信仰科學,也懷疑科學。如同愛因斯坦所言:「在上帝面前,我們都一樣聰明,也都一樣愚蠢。」因此「不科學節」訂於他的生日3月14日,願我們在面對這個世界時,都足夠謙遜。


不科學節可以這樣過

在電視節目中曾有名嘴演示「鈉」丟進水裡會燃燒爆炸,來表達鈉含量過高在人體中可能的危害,除了在電視機前大呼「這不科學啊!」,你也可以嘗試寫一篇文章,或錄上一段影片,讓真理愈辯愈明,使生活裡無處不科學。

又,其實不科學節也跟一個「節日」同一天,不是白色情人節,而是「π(pi)day」(因為π=3.14),在這一天吃一塊派(pi),想想圓周率,也是十分不錯的選擇喔!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