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心血管檢查那麼多 該做哪一項?

心血管檢查那麼多 該做哪一項?

2014/02/09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報導】

心血管疾病在國人十大死因中名列第二,是繼癌症之後最常危及性命的疾病,而及早發現進行治療可大幅降低死亡率。不過,心血管疾病的檢查項目眾多,醫師建議,心血管檢查需依個人的症狀情況不同,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的檢查項目,才能及早診斷病情又免於白做檢查。


【初步檢查】

當民眾有心血管問題就診時,醫師會先詢問其症狀、病史、家族病史等,並依患者的狀況安排後續的檢查,羅東聖母醫院心導管室主任陳群豐說,若患者出現缺氧等冠狀動脈疾病症狀,例如感覺到心臟被石頭壓住般的胸悶、左手發麻、下巴疼痛等臨床症狀,一般會安排三項檢查,包含抽血、心臟超音波及運動心電圖檢查。


1.抽血→檢測血糖血脂

抽血檢查主要是檢測血糖及膽固醇,陳群豐表示,血糖及膽固醇過高的患者,都是冠狀動脈疾病的高危險群,若這些指數異常就必須進行治療。


2.心臟超音波→觀察心臟結構、運動狀況

抽血檢查後,第二項檢查為心臟超音波檢查,陳群豐解釋,心臟超音波主要是觀察心臟結構組成及心臟的運動狀況,冠狀動脈阻塞、心臟肥大、心臟收縮、瓣膜功能異常都可透過此查發現。

不過,因為冠狀動脈十分細小,僅0.3公分,透過超音波很難準確判別是否有阻塞的情況,一般而言,冠狀動脈阻塞超過70%才可透過心臟超音波明顯觀察。


3.運動心電圖→判別心肌是否缺氧

因為心臟超音波的侷限性,判斷冠狀動脈是否有阻塞的第三樣檢查為運動心電圖,運動心電圖也就是讓病人一邊跑步、一邊記錄心電圖的變化。

陳群豐說,人在運動情況下,氧氣耗損會較快而出現缺氧,運動心電圖就是運用此原理先給予病患缺氧的刺激,並搭配心電圖來觀察心跳、血壓,判別心肌是否有缺氧的情況。


4.核子醫學心肌灌注→準確度高 但有放射線問題

另一項與運動心電圖功能類似的檢查為核子醫學心肌灌注檢查,不過此項檢查是利用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偵測冠狀動脈是否有狹窄的問題,核子醫學心肌灌注檢查的準確度為90%,較運動心電圖準確度70%來得高。

陳群豐說,運動心電圖與核子醫學心肌灌注檢查都為健保給付的檢查項目,也都需要注射顯影劑,兩項檢查各有其優劣。核子醫學心肌灌注檢查時間較久,一次須4個小時,且檢查後,因為有患者體內仍殘有放射線,檢查後4個小時內身體與糞便、尿液不可與孕婦、孩童接觸;運動心電圖雖準確度稍低,但檢查僅須十多分鐘,也不會有放射線的問題。


【進階檢查】

1.心臟電腦斷層掃描→無健保給付

2.心導管→侵入性檢查

若是透過上述的檢查,確診有冠狀動脈疾病,醫師就會建議進一步進行64切或256切心臟電腦斷層掃描、心導管檢查,以更精準的確定病灶位置及血管阻塞的程度。而所謂的64切或是256切,就是代表斷層掃描儀器上的偵測探頭,轉一圈可得到的切面圖像張數,數字越大,得到的圖像越多,重組後獲得的影像更為完整精確。

陳群豐說,心臟電腦斷層掃描雖然不像心導管為侵入性檢查,但無健保給付,且其偵測的探頭不像心導管一樣可在血管中做旋轉,因此容易誤以為血管彎曲處為血管阻塞。但不論是心臟電腦斷層掃描、心導管檢查都是在疾病確診後的進階檢查,不適合做為一般健康檢查。


常常感到心悸

24小時心電圖 揪出心律不整


除了冠狀動脈疾病檢查,若患者出現心悸等疑似為心律不整症狀,就會建議進行心電圖或是24小時心電圖的檢查。陳群豐指出,心臟會主動發出電波,心電圖就是記錄心臟電波,觀測心跳情況,一般心電圖及24小時心電圖的差別就在檢查時間,一般心電圖檢查僅十秒,24小時心電圖則是請患者戴著像手機般的儀器,記錄一整天心跳情況。

一般而言,正常人每日心跳數平均為10萬次上下,陳群豐說,心律不整通常是一陣一陣的發生,若非情況很嚴重,很難在10秒的心電圖檢查發現;而透過24小時連續的監測,較能觀察到心律不整,並分析其發作的頻率。

另外,陳群豐指出,若患者為中風的高危險族群,或是疑似為中風的患者,醫師就會建議進行頸動脈超音波檢查,來觀察頸部動脈是否有阻塞的情況。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