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厭食症暴食症可治癒 自我監測減少失控

厭食症暴食症可治癒 自我監測減少失控

華人健康網/ 2012/06/09

在精神科門診中,厭食症與暴食症同屬於飲食疾患,可說是一種常見的文明病。研究發現,國內約有1成多的人有厭食症狀,或暴食傾向。醫師表示,上述疾患是可以治癒的,目前的治療多是合併藥物和心理治療,讓患者養成自我監測飲食的習慣,減少失控的飲食狀態發生。但過程中仍需要進一步解決病患所面對的諸多人際互動,或心理困擾等問題,這樣才能讓治療成效持續下去。



在精神科門診中,厭食症與暴食症同屬於飲食疾患,醫師表示可以治癒。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身心醫學科陳冠宇醫師表示,多年來已有超過700位飲食問題的患者求助,其中厭食症大約佔1/5,可見國內有關問題的嚴重度不容輕視。特別是厭食症,已是先進國家的年輕女性十分流行的精神心理疾病,在台灣也越來越常見。

陳冠宇醫師指出,依據臨床經驗顯示,對於青少年的厭食症個案,可以在不必住院的情況下,父母協助個案逐漸克服對於飲食的障礙,讓身體恢復健康。至於成年的個案,則可以藉著短期的住院,加上出院後長期的心理治療,配合身心整合治療,逐漸康復。厭食症並非無法治療的狀況,如果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就可以減少這個疾病對個案的嚴重傷害。

至於暴食症則是與厭食症相關的心理精神疾患,主要症狀是在短時間內反覆無法自控的大量進食,以及禁食、催吐或濫用瀉劑等所謂的代償行為,以避免體重的上升。患者可以在2個小時,甚至1小時,或更短的時間內,快速的吃下平常人可能要分3、4餐以上才能吃完的食物。

陳冠宇醫師強調,除了可能共有暴食的症狀外,厭食症與暴食症患者有個共同的心理特徵,就是對於體重與體型的高度敏感,甚至整個人的自我價值都取決於自己的體重或外觀。也因為如此,厭食症與暴食症被歸入精神疾患的範疇,並且與一些症狀比較輕微或不典型的飲食行為問題,共同歸類為「飲食疾患」(Eating Disorders)。

飲食疾患的成因十分複雜,遺傳基因、人格特質、家庭互動的特徵、社會文化的因素,都與飲食疾患的發病與維持有關。而其治療的方式,也因個別狀況的不同,可以從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與家庭治療等不同的方向來切入,甚至合併不同的方式。越早進行治療,越能夠持續治療的患者,治癒的可能性就越大。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