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父母與老師這樣做!運用神經科學幫孩子學會等待、擁有自

父母與老師這樣做!運用神經科學幫孩子學會等待、擁有自制力

華人健康網 2020/04/02 13:30

01.jpg
2020-4-2 15:39


告訴孩子「不行」

我們需要孩子聽我們說「不行」,我們需要他們練習回應這些禁令。每當孩子的行為會對其他人造成負面影響時,你應該告訴他「不行」。或是從反面來說,當他必須做一些他不想做,但為了個人的成長應該去做的事情時,你應該強迫孩子答應,以練習某項重要的生活技能。

生活中多數的「不行」都不是最終禁令,而是你在到達最終目標前,必須解決的一些難題。聽從並接受「不行」是重要的—並不是要把它當成一個終點,而是當成一次挫敗。家長有幾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將接受偶爾的「不行」納入日常生活中,這包括幫助孩子等待、練習自主行為。

讓孩子等待

「等待」不再是我們文化中的一部分了。我們現在看電視節目可以隨意轉臺,我們在不當季的時候也吃得到橘子,我們在簡訊上可以看見點點的訊號,表示有人此刻正在回覆我們的簡訊。然而等待某件事情代表著你對它的重視,而這和目標導向的行為是有所關聯的。

等待對每個人來說可能都很難,所以有時候當你要求孩子等待時,教他們如何運用創造力,會讓等待變得容易些。像是在開車旅行的漫長路途,猜測開過的車子裡陌生人的職業,這樣的活動是我們會用來「打發時間」的活動。但打發時間正是等待的藝術,這是孩子所需具備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

教孩子在他們有話要說的時候,先解讀社會性線索也很重要。不要讓孩子隨意說話,如果你正在與人交談中,他們需要等到一個暫停的時間點。他們的意見是重要的,但其他人的意見也一樣重要。這樣做會降低孩子自以為重要的想法,而在輪到他們說話時,他們仍然可以保有良好的自我價值感。

不要讓孩子永遠是贏家

沒有人喜歡輸,但每次都贏,卻是讓孩子以完全失真的方式,體驗這個世界,所以當親子一起玩的時候,一定要確保孩子有輸和贏的兩種經驗。和孩子玩抓鬼遊戲時,如果你抓到他們,你就是抓到了。如果你很會打高爾夫球,那麼在玩迷你高爾夫球時,應該多半會是你贏;但這樣的你回到家,應該玩一些孩子比你還擅長的遊戲,比如:誰能最快找到他們最愛的睡前讀物,安排情況讓孩子有贏的機會,與讓孩子贏,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人生就是這樣:有時候你贏了,有時候你輸了。一旦遊戲結束,運用同理心來理解整個狀況,如此孩子才能從贏家和輸家雙方的立場來看事情。不要等到有人因為輸贏而傷心才開始這類的對話。

不要為孩子善後

有時候能幹的孩子也會表現出無助的樣子。如果你不介入幫助,他們會被迫自己試著解決問題,不管是要拉上外套的拉鍊、整理房間或是和心情不好的同學聊聊。這些方法需要創意。立下一個原則,只有在自己試著解決問題後,你才能幫忙他們。

當家長必須不斷提出有創意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時,教養這件事就會變得令人感到疲乏,而你的孩子也沒練習到他們的創造力。不如提供鷹架支持,和孩子談談他們所遭遇的事情:為什麼你的同學會戳你呢?到底能夠有什麼解決方法呢?把問題丟還給孩子。讓提出創造性的替代方案,成為孩子自己的任務。

教導孩子肯定式同意(Affirmative Consent)

我們的社會對「同意」的概念碰到問題:我們如何表明同意?我們如何確認同意?然而有兩件事情使這個問題更加惡化:(1)那些不習慣聽到別人說「不行」的天之驕子,以及(2)解決衝突能力很差的孩子。如果我們的社會把「肯定式同意」降格到只用於性關係的世界,那就是無視於肯定式同意其實是個強大的社會工具。

肯定式同意不是只和性有關。肯定式同意是關乎尊重,也因此,肯定式同意是一項工具,父母應該和孩子從小一起練習使用。兒童早在青少年以前就需要知道什麼叫「同意」—不只要懂得如何徵求同意,還需要知道如何予以同意。

父母有很多機會教導孩子肯定式同意。例如:凱莉最近帶她兩個兒子到湖邊玩。她十一歲的兒子凱爾拿出兩把大型的水槍,要他五歲的弟弟布雷迪選擇一把。當布雷迪還站在那裡不動時,凱爾已抓起一把水槍,朝著弟弟的臉上猛噴水。他將另一把水槍扔給布雷迪,不等他撿起來,他就繼續玩噴水,好幾次直接把水射向弟弟的眼睛。但布雷迪似乎若無其事,拿起地上的另一把水槍,瞄準凱爾。

「布雷迪,你想玩這個遊戲嗎?」凱莉問。

「嗯,我不是真的想玩。」布雷迪在水柱後說著。

「凱爾,遊戲到此結束,除非布雷迪要你拿水槍射他。」凱莉說。

布雷迪臉上露出鬆了一口氣的表情,凱爾抗議好多次,但是這個原則不變,因為念幼稚園的兒子沒有給予肯定式同意。

使用肯定式同意作為教養工具的意思是,我們必須讓孩子彼此談論那些令他們感到不自在的事情。只靠觀察肢體語言,或是從社會性線索來推論,是不夠的。或許凱爾看不出布雷迪是被迫加入打水仗,畢竟布雷迪看起來沒事。孩子不僅要學習在把玩伴推下沙丘之前事先問過:「你想要玩山大王的遊戲嗎?」他們也必須能夠接受別人的拒絕。

如果他們在小時候養成徵求別人同意的習慣,那麼當他們需要釐清青春期和青年時期的一團混沌時,這種習慣就有助於消解迷惑。

讓我們的孩子在學校裡—不管是幼稚園,還是高中—懂得肯定式同意的觀念,也讓我們在家裡練習肯定式同意。孩子需要明白,在與人的接觸上,同意是其中一個環節。他們需要知道,不管是要揪坐在前面那個女同學的馬尾、拍打和他們一起玩抓鬼遊戲小男孩的手或是哈利叔叔要給他們一個大大的擁抱,都必須獲得同意。

從道德的角度來看,同意不僅可以保護人們免於不受歡迎的身體冒犯,或財產上的侵害,也可以讓我們界定出願意配合的事項。在那天的湖邊,布雷迪後來請哥哥和他打水仗,但是那個開始玩水槍的審慎決定,必須是出於他自己,「說『是』才算同意」,是一種維持社會權力平衡的方式,教導頗為自信的孩子懂得體諒別人,並給予那些比較被動、羞怯的孩子掌控權與自信。

本文出自遠流出版《孩子的第二天性:父母、教師如何運用神經科學來幫助孩子發展同理心、創造力與自制力》一書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