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濕氣入皮脈肉筋骨 長久恐釀水腫

濕氣入皮脈肉筋骨 長久恐釀水腫

台灣新生報 2019/07/24 00:00

體內濕氣看不到,卻會影響身體健康。開業中醫師彭溫雅昨日表示,傳統中醫認為,依照濕氣侵犯人體程度,由輕而重又分濕在皮、濕在脈、濕在肉、濕在筋、濕在骨。此外,體內濕氣太重的話,還可能產生水腫現象。

彭醫師指出,倘若是濕在皮,代表體內濕氣過多,藉由皮膚排出濕氣時,會有一些皮膚症狀,如濕疹、搔癢、發紅、粉刺等;倘若是濕在脈,代表走在經脈中的營氣,因為功能不佳,使水濕無法有效轉變為營氣,身體會產生局部痠麻脹痛、困倦乏力等症狀。

倘若是濕在肉,代表水濕留存在肌肉之間,常見無精打采、怎麼休息也無法消除疲累感;倘若是濕在筋,代表水濕停留關節轉折的筋骨部位,會有筋脈不暢症狀,容易抽筋也會經常扭到;倘若是濕在骨,通常是指水濕停留在身體最深沉的地方,影響體內骨質結構與彈性,常見肩背疼痛、骨節痠痛等症狀,特別是天氣一變,明顯出現骨節不舒服症狀。

彭溫雅指出,造成水腫病因主要以肺、脾、腎三臟為主,任何一個臟腑失調,都會導致體內濕氣重水濕無法排出,久而久之就會造成水腫。中醫認為,水腫常見原因包括肺氣虛、肺氣不宣、脾失健運、腎氣虛損及氣滯血瘀等,其中,肺氣虛一般發生在缺少運動的人身上,體內水濕流動不暢,又不常流汗,所以容易水腫。

肺氣不宣主要是肺部功能出了問題,如感冒所導致肺氣不宣,這類體質需預防反覆感冒發生;至於脾失健運,則是導致水腫最常見原因,脾居中焦,在人體內好比植物所需土壤一樣,進食後透過胃的消化吸收,才能產生足夠的氣,加上脾的運化功能,才能將水分及養分運送到身體各部位。

脾虛以致運化失常,水液無法運行,日久就會引起水腫。此外,中醫認為,腎主水為水臟,人體多餘水分必須透過腎臟轉化,形成尿液排出體外,腎氣虛損的人常見小便不利,無法順利排除體內多餘水分,像這種情況自然導致水腫。另外,氣滯血瘀多半發生在外傷情況,因為患處局部水腫兼有瘀青腫脹。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