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做家事就給零用錢當獎勵?爸媽別錯失教育孩子學習奉獻的

做家事就給零用錢當獎勵?爸媽別錯失教育孩子學習奉獻的機會

華人健康網 2019/05/25 15:00

家事與零用錢無關

從前從前,親子教養界有人想出了把錢和家事綁在一起的好主意。「小朋友討厭做家事;小朋友想要錢。所以,」邏輯是這樣的,「我們規定孩子要做家事才能拿到錢!」聽起來很簡單,對吧?但是,誰做了哪件家事、做得是否正確、準時,又該值多少工資,是家庭中無數紛爭的源頭。許多家長制訂了詳盡的家事表,規定每件工作值多少零用錢,動用各種貼紙,最後卻發現只是事倍功半,只好把整個系統作廢。

零用錢不與家事掛勾,可以避免許多問題。四歲的小朋友樂於為了○.一塊美金整理床鋪,但是到了八歲的時候,可能會要求○.五塊,到了十四歲,就算給一塊美金也叫不動他了。些錢,也不會造成任何問題。家事與零用錢掛勾,造成了太多處罰、獎賞、賄賂等缺乏尊重的控制手段。每個孩子都有零用錢,因為他們是這個家的一分子;每個孩子都要做家事,也只是因為他們是家裡的一分子。不過,父母可以為日常家事以外的工作提供酬勞,例如除草每小時可以得到二塊美金,堅果去殼一袋可以獲得一塊美金等等。如此一來,想賺外快的孩子可以把握機會,如果孩子選擇不賺這

「付錢獎勵孩子做家事」的問題在於,孩子無法學到合作與奉獻的精神;有時候我們做某些事,只是為了盡自己的本分。不喜歡的事情,有時候還是得完成,只因為這是生活所需。以金錢吸引孩子做家事,孩子不但無法體會這些道理,反而養成期待金錢獎勵的習慣,不僅家事如此,成績以及其他成就皆然。許多家長提出反駁:大人完成工作,也一樣會拿到錢啊?然而,我們從來沒見過只為了金錢而工作,還能感到快樂的人。少了辛勤工作的熱情、合作能力、解決問題的技巧,幾乎沒有人能在職場上發光發熱。只要父母願意尊重孩子,在家庭會議中讓孩子一起決定該做哪些家事、何時完成、如何進行,孩子就能從做家事中學到上述態度與能力。

談起家事問題,我們常常看見極端的教養方式。有些爸媽嘗試命令式管理:命令孩子把房間收乾淨,沒收完就不准看電視或出去玩。孩子要不是無視爸媽,不然就是跟爸媽爭論,或是採取典型的被動攻擊行為。孩子聽見爸媽訓話、責備他們做家事缺乏熱忱,便會採取自我防衛、反抗叛逆的態度。即使真的無法反抗爸媽,孩子也會選擇做得越少越好。

每個人都做好本分,生活才會更順利、更輕鬆,也會有趣得多。

以下這種對話,你是不是也很熟悉呢?

家長:把鞋子放好,不然就不准玩電腦!

家長(過了二十分鐘,碎碎唸了一堆之後):欸,你沒把襪子撿起來!

孩子:你又沒說要收襪子!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的本分就是玩樂,或是實在難以讓孩子配合,所以慈愛的家長(通常是媽媽)老是在後頭幫孩子收拾善後,幫孩子洗衣服,幫孩子端茶倒水(「媽,妳能不能幫我拿瓶汽水?」),準備孩子最愛吃的食物,然後滿腹怨氣地想,這些孩子為什麼就是不懂得自己做事?答案很簡單:孩子有你就夠了,何必自己來?我們反覆強調溫和且堅定的教養方式,雖然孩子還是不愛做家事、也不得不做家事,但父母溫和且堅定的態度可以減少孩子的排斥感。家事與零用錢掛勾,造成了太多處罰、獎賞、賄賂等缺乏尊重的控制手段。

共同合作的家庭

一份研究報告發現,只要以尊重的態度請求對方配合,十次當中有七次都會獲得正面的答覆。(請注意,並不是十次中的十次!)以零用錢獎勵孩子做家事是一種賄賂,剝奪了孩子學習「不為私利」熱心助人、與人合作的機會。

家事與零用錢應該是兩個互不相干的議題;這兩件事不相干涉的時候,孩子最能夠有效吸收父母想要教導的價值與觀念。不論是日常家事,或是家中的其他工作,都只是家庭生活的一環。爸爸媽媽做家事不支薪,孩子既然是家庭裡的一分子,自然也能一起合作、奉獻,在過程中培養社會情懷、學習實用的生活技能。爸媽若能維持溫和且堅定的態度,對於孩子的學習會很有幫助。

「堅定」的態度,來自於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期待孩子幫忙做家事合情合理,不僅是因為孩子享受了住在你家的好處,同時也因為他們必須學會這些技能,未來才能獨立生活。

安排孩子做家事的時候,必須考量孩子現階段的年齡與能力。

期待孩子「幫忙」他們發展上還做不到的事,只會讓親子雙方備感挫折。比方說,爸媽把「整理房間」這項工作細分為簡單的步驟,四歲大的孩子便能輕鬆勝任:「你能不能把書撿起來?」「那芭比娃娃應該去哪裡?」爸媽甚至可以在一旁提供協助。(請記得,教導孩子做事技巧也是理想成果的一部分。)但是,假如爸媽只說一句「把房間收乾淨!」就讓這個四歲小朋友自己收拾房間,事情恐怕不會有任何進展。

四歲大的孩子無法準確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也還沒有發展出足以完成這項工作的毅力與注意力廣度。等到孩子年紀再大一點,便能更熟練地完成這項工作。安排孩子做家事之前,務必確認孩子的身心發展狀況足以完成你交辦的任務。

「溫和」的態度,也就是老人家常說的那句老話:甜言蜜語比尖刻言詞管用得多。要說服別人配合,不必嚴詞怒罵;面帶微笑,對方反而更願意合作。信不信由你,全家一起做家事也可以是趣味十足的活動。有些家庭發現,每天撥出十五分鐘一起做家事,便能避免事情全都堆在週末,全家做得半死,弄得大家都不愉快。想知道更多解決家事紛爭的好辦法,我們強力推薦琳.洛特與瑞基.印特諾的作品《做家事不必親子大戰》(ChoresWithout Wars,Prima 出版,一九九八)。

不論是日常家事,或是家中的其他工作,都只是家庭生活的一環。

不論選擇哪一種方法,請小心不要採取極端的教養方式,專注於你希望給予孩子的長期影響。你家的小朋友還是很難愛上做家事,但至少家事不會成為全家人的折磨。

本文出自遠流出版《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 2:姚以婷審定推薦,愛太多的父母,如何透過瞭解自己而改變孩子,培養孩子的品格與能力》一書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