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超音波導引肌腱注射 「媽媽手」有得治

超音波導引肌腱注射 「媽媽手」有得治

好醫師新聞網 2018/11/05 10:10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超音波導引的患部直接注射可有效緩解症狀的不適

媽媽手、網球肘是現代人普遍會罹患的疾病,尤其是必須長時間和坐在電腦螢幕前和鍵盤奮戰的上班族。對於相關症狀的治療,目前可以在超音波導引下,施行肌腱注射有效緩解。

一位新手媽媽乳量不足,自己成天雙手擠奶集乳哺育新生兒,不到一週就罹患「媽媽手」,雙手手腕關節外側痛到無法擰毛巾拿奶瓶,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復健部主任趙明哲表示,由於是新手媽媽,再加上懷孕期間可能有水腫情形合併肌腱輕微腫脹,才會擠奶擠到「媽媽手」突然急性發作。

趙明哲主任表示,媽媽手正式醫學名稱為「橈骨莖突狹窄性肌腱滑膜囊炎」,其位置在大拇指底部、靠近手腕的外側邊,由於手腕不當施力導致伸拇短肌與外展拇肌肌腱及滑膜發炎腫脹,而造成疼痛,他在診間特別請這位新手媽媽示範擠乳的手部擺位,發現她的肩部外展手肘離身,手腕關節接近水平方向造成拇指抵抗重力外展合併拇指重複施力過多,是導致罹患媽媽手的主因。

這位新手媽媽的「媽媽手」,經過超音波導引肌腱注射藥物,很快就獲得緩解,搭配物理治療師執行超音波等儀器治療與運動指導,與職能治療師製作護木穿戴、教導省力的擠乳育兒方法,接受兩週的復健治療後,已恢復腕關節的正常功能。

趙明哲強調,其實,容易罹患媽媽手好發族群,不單只有女性而已,通常會與職業傷害及不適當的手工具使用有關,包括整天重複手部動作的肉品攤販、廚房工作者,處理行政事務的出納櫃檯和銀行行員,與加工廠生產線作業員,以及手工藝製作者等。

趙主任並建議,新手媽媽在抱嬰兒時,盡量讓手掌、手腕成一直線,與五指平均分攤嬰兒的重量,可避免嬰兒重量只由虎口及大拇指承受。哺育母乳尤其是用手擠乳時注意不要過度使用拇指,或是持續同一姿勢太久。最重要的是,一旦發覺手腕外側持續疼痛,休息亦未改善,應及早尋求復健專科醫師診療,避免服用過多藥物影響哺乳,並預防嚴重到需要開刀治療。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