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轉急性白血病 存活期平均半年

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轉急性白血病 存活期平均半年

台灣新生報 2016/03/16 00:00

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醫師吳鴻昌指出,「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是血液功能不足,白血球及血小板太低或貧血,必須早治療提升生活品質,若轉成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存活期平均僅有半年。

吳鴻昌醫師舉案例說明指出,1名70多歲老先生,近來因活動後明顯變喘,且雙腳出現大片出血點,就醫經檢查才發現是高危險的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治療前每週都要回診輸血,經使用藥物治療後,患者生活品質明顯提升,目前只需每月回診治療。

吳鴻昌醫師表示,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是一種特殊且複雜的血液惡性疾病,因骨髓造血液細胞不正常的成熟,臨床上可觀察到各種程度之血液功能不足(如貧血,白血球及血小板太低),其中高風險族群有進一步演變成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俗稱血癌)的可能性。

根據歐美的統計發生率是每10萬人,1年約有4個新個案發生,多在60至70歲的老人家。症候群嚴重程度有高有低,低危險族群變成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機會小,存活期較長,可達十年以上;但有些高危險族群短時間可轉化成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存活期平均只有半年。

治療方式有支持性療法、低強度治療及高強度治療。支持性治療是指給予適當輸血,以免貧血造成體力衰退或血小板下降出血。低強度治療包括低劑量化療或去甲基化藥物。高強度治療指高劑量化療與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

吳鴻昌醫師強調,老人家疲倦、牙齦出血或皮下瘀青等現象,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老化現象,建議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的相關數據如果有異常,就應該做進一步追蹤檢查,必要時即早介入治療。

返回列表